台灣產業結構變化迅速,服務業已是主流,金融業更是服務業中最 重要的龍頭。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表示,以英商渣打銀行為例,有 八成以上獲利來自海外。全球化是必須走的路,台灣的銀行不能困在 島內而自滿,而踏出去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區域性金融機構的角色。
永豐金底下兩家銀行,北商銀與建華銀即將在11月13日合併,何壽 川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個跳躍是一大策略,為一家歷史久的銀行 與另一家新興金控,共同打入國際市場、躋身區域金融機構的快速方 法。
從「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台北國 際商業銀行」到「永豐金控」,北商銀擺脫企銀悲情,走出不一樣的 坦途。何壽川打趣說,首先要非常感謝政府,把台北區中小企銀限制 在台北,沒有跑到中南部、沒擴充得那麼厲害,所以在資產品質上, 就相對的比其他企銀機構好很多。
儘管如此,對何壽川而言,眼見過去數十年來國內生產毛額(GDP) 結構大幅改變,工業對GDP的貢獻,從1991年佔GDP40%一路下滑到20 05年的24.6%,服務業卻逆勢走高到2005年的逾73%。台灣的產業結構 已經是以服務為主,這是非常重大的轉變。
何壽川說,如今服務業對GDP貢獻七成以上,金融業更是服務業的 龍頭,佔GDP13.5%;金融業當然有必要帶頭從事全球化與區域性布局 ,政府如果能從這觀點來看兩岸關係,會比較坦然。
他認為,這不是兩岸關係要不要進一步發展、該不該進一步發展的 問題,而是現在是全球化的過程,任何一個違反全球化的企業,其實 都賺不到錢。政府部門應該了解問題的嚴重性。
銀行主要客戶都外移到大陸去,銀行服務台商,卻無法隨著客戶的 腳步西進。何壽川表示,台商客戶主力群都在大陸,不去大陸的話, 還是沒有辦法全力照顧到現有的客戶,同時在未來的發展上也受到限 制。很多人說可以到東南亞去,但台商的主力並沒有放在東南亞。
北商銀創辦五十多年來,年年都賺錢。就像永豐餘造紙一樣,年年 有錢分配給股東,成了永豐金對外舉辦法說時,向外資宣傳的一項珍 貴「商譽」。
何壽川說,永豐餘何家走過戰亂,特別珍惜安定的生活,相信開銀 行就是要規矩,因為政府的手永遠在你的頭上,雖然兩岸政策大門未 開,仍將積極擴張香港與澳門通路據點,為服務大陸台商、躋身區域 型金融機構努力。
謝錦芳、陳怡慈、劉宗志/專訪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發表意見:
/.....他認為,這不是兩岸關係要不要進一步發展、該不該進一步發展的 問題,而是現在是全球化的過程,任何一個違反全球化的企業,其實都賺不到錢。政府部門應該了解問題的嚴重性。...../
簡單的說現在台灣的政策根本就是跟錢作對,放著擺明是最有商機的地點不去而成了經濟鎖國的現象。這樣我們怎麼跟全世界競爭哩?難道要投降輸一半是唄.....XDrz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