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慈/台北報導
新台幣利率過低、傳統型保單難賣,連帶使得外幣計價的地下保單 猖獗;為解決有關困局,金管會保險局、央行研議開放外幣傳統型保 單;業界視為政策大利多,預估一年商機至少100億元。
金管會保險局長黃天牧昨與保險經紀人公會座談;他透露,已跟央 行協調開放外幣傳統型保單,央行態度中性、沒有反對;保險局將採 循序開放基調,初步先開放長年期壽險、年金險等,之後再推行到短 年期的傳統型商品。
國內首張外幣投資型保單去年九月銷售以來,市面上目前共有八張 保單、合計一年多來新契約保費收入5.9億;業者表示,外幣投資型 保單因保費與新台幣投資型保單差距有限,政策效益不大,但傳統型 保單的保費與保單計價幣別的利率連動性大,政策效益顯著。
ING安泰行銷本部資深副總林順才解釋,台灣傳統保單的預定利率 約2.5%,以美國的傳統型保單為例,美元預定利率如果比新台幣高1 個百分點,相同保障的保單,外幣計價的傳統型保單,保費比新台幣 計價的便宜20%以上。
由於新台幣利率低於全球主要國家,新台幣計價的傳統型保單保費 高,連帶使得外幣計價的地下保單,成為熱銷商品;林順才說,業界 推估地下保單一年在台銷售金額超過100億台幣。
南山人壽執行副總郭正建也以「大利多」形容此開放政策;他說, 近年來台灣利率處於歷史低檔,保險業難經營,如果開放外幣傳統保 單,因為外幣利率高、保費便宜,「俗攏卡好賣」,盼政策盡早成形 。
黃天牧昨在座談會中表示,地下保單因為外商公司在台沒據點,成 為不合法的商品,地下保單的存在,也違反WTO承諾;然而,違法的 東西卻熱銷,政策面確實應思考。
倘若開放外幣傳統型保單,黃天牧表示,像國外有優體體保單,以 後業者可以引進這類外幣傳統型保單到國內賣,民眾則可因為身體健 康,享受價格折扣好處。
今天又去玩了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1:59 下午
早上跟同事們去苗栗三義銅鑼一日遊
起來看到窗外密佈的烏雲心裡只有十五個吊桶
"如果不能騎自行車的替代行程怎麼辦?"
還好可愛的同事們還有還算配合的天候
讓這次的行程可以成功.....
一開始去三義的什麼台灣雕刻博物館
裡面的東西是不少也有一些不錯的東西
不過裡面服務人員的態度可令人不敢恭維
連美苑姐脾氣這麼好的也會發火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只是討論裡面賣的飾品而且也沒講很大聲
就被唸"我們燈開著不是給你們聊天的"
是怎樣!?嫌我們不買也不用這樣啦
如果妳的晚娘臉可以換張好看點的臉
妳的銷售量就有了勒...白痴!!
只能說免費(參觀)的最貴.....
還好三義木雕館裡盡責的解說還有人文色彩濃厚的館藏
讓我們一開始並不好的玩性開始萌芽
而且還讓我們採購團的人開始啟動.....XD
再來去樟腦廠作手工香皂
看著別人的香皂一個比一個好看
再回頭看自己做的只有一個不堪可以形容.....
只能說二回熟啦! T_T
做完聽解說的同時看他們的產品怎麼沒不是掛自己的mark
後來才知道他們跟製造廠商有作策略結盟 加上跟觀光做結合
難怪60幾年的老店可以不衰甚至新生
去到杭菊花田吃菊花火鍋
已經餓到的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猛喀
慘烈的程度可以跟魔法咖哩之戰有拚 XD
老闆平時還有其他工作所以只有一個老闆娘服務
實在是忙不過來 身為這次庶務課長的我只好重做馮婦
跟老大高妹還有我爹幫老闆娘端餐
再來把老大定的蛋糕拿出來切
才知道今天是他在保險業的第20周年慶
希望自己也可以再保險業做到至少一個二十年.....
本來接下來要去騎自行車的
看看烏雲的走向跟密度...想想還是不要冒險
於是大家改往九華山朝山再賞去菊
杭菊的季節雖然已經過了但還有整片的波斯菊可以看
筱萍這位花癡還拍到一個渾然忘我 差點就被我們放鴿子 XD
賞完菊我們前往盛興車站
小到不行的路況如果在假日一定只是個擠上加擠
唯有平常日才有寧靜的美感可言
不然去跨年還不是一樣!?都是在賞人嘛!!XD
回來只有一個累
連這篇感想都是憑著潛意識硬矜出來的.....Orz
打完也好來去睡了 = =
起來看到窗外密佈的烏雲心裡只有十五個吊桶
"如果不能騎自行車的替代行程怎麼辦?"
還好可愛的同事們還有還算配合的天候
讓這次的行程可以成功.....
一開始去三義的什麼台灣雕刻博物館
裡面的東西是不少也有一些不錯的東西
不過裡面服務人員的態度可令人不敢恭維
連美苑姐脾氣這麼好的也會發火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只是討論裡面賣的飾品而且也沒講很大聲
就被唸"我們燈開著不是給你們聊天的"
是怎樣!?嫌我們不買也不用這樣啦
如果妳的晚娘臉可以換張好看點的臉
妳的銷售量就有了勒...白痴!!
只能說免費(參觀)的最貴.....
還好三義木雕館裡盡責的解說還有人文色彩濃厚的館藏
讓我們一開始並不好的玩性開始萌芽
而且還讓我們採購團的人開始啟動.....XD
再來去樟腦廠作手工香皂
看著別人的香皂一個比一個好看
再回頭看自己做的只有一個不堪可以形容.....
只能說二回熟啦! T_T
做完聽解說的同時看他們的產品怎麼沒不是掛自己的mark
後來才知道他們跟製造廠商有作策略結盟 加上跟觀光做結合
難怪60幾年的老店可以不衰甚至新生
去到杭菊花田吃菊花火鍋
已經餓到的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猛喀
慘烈的程度可以跟魔法咖哩之戰有拚 XD
老闆平時還有其他工作所以只有一個老闆娘服務
實在是忙不過來 身為這次庶務課長的我只好重做馮婦
跟老大高妹還有我爹幫老闆娘端餐
再來把老大定的蛋糕拿出來切
才知道今天是他在保險業的第20周年慶
希望自己也可以再保險業做到至少一個二十年.....
本來接下來要去騎自行車的
看看烏雲的走向跟密度...想想還是不要冒險
於是大家改往九華山朝山再賞去菊
杭菊的季節雖然已經過了但還有整片的波斯菊可以看
筱萍這位花癡還拍到一個渾然忘我 差點就被我們放鴿子 XD
賞完菊我們前往盛興車站
小到不行的路況如果在假日一定只是個擠上加擠
唯有平常日才有寧靜的美感可言
不然去跨年還不是一樣!?都是在賞人嘛!!XD
回來只有一個累
連這篇感想都是憑著潛意識硬矜出來的.....Orz
打完也好來去睡了 = =
上完Money & You以後我感覺想說的是……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1:07 下午
謝謝心裡面那個謎樣卻真實的聲音,對這個打字中的軀體一再包容。不管所有的好的壞的都是你一個在承受,其中限界崩壞的時候也是不停的拉住這個軀體,並告訴它:「這個世界還有太多你沒有體驗的事等著你去發覺,在此倒下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喔。」
當過去的一些記憶投影在它身上時,它突然發現原來不只有你在、親人、朋友及曾經幫過它的人,都跟你一樣只是對這個總是在拿的軀體貢獻再貢獻,甚至不需要理由的給-甚至給的東西或許會傷害到它。
它終於懂了,它想要的其實已經存在而且多到無法獨自擁有,也無法得更多……那何不就給唄!給其他需要的軀體,讓它們跟另外一個"你"可以做更密切的對話;更可以成為真的"你",之後所有的行為都是軀體與"你"共同意識下的產物。二合為一省下了許多溝通的時間,這些時間卻能做更多"你"真的想作的。
為什麼這些它花了25年才瞭解到呢?誰知道,有的或許還更久呢!不過可以的話當然越早越好,就跟買保險一樣!(笑)
當過去的一些記憶投影在它身上時,它突然發現原來不只有你在、親人、朋友及曾經幫過它的人,都跟你一樣只是對這個總是在拿的軀體貢獻再貢獻,甚至不需要理由的給-甚至給的東西或許會傷害到它。
它終於懂了,它想要的其實已經存在而且多到無法獨自擁有,也無法得更多……那何不就給唄!給其他需要的軀體,讓它們跟另外一個"你"可以做更密切的對話;更可以成為真的"你",之後所有的行為都是軀體與"你"共同意識下的產物。二合為一省下了許多溝通的時間,這些時間卻能做更多"你"真的想作的。
為什麼這些它花了25年才瞭解到呢?誰知道,有的或許還更久呢!不過可以的話當然越早越好,就跟買保險一樣!(笑)
理財也須拜三山國王?[20061127中時]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2:54 下午
【文/林明正】
搞房地產的前輩說,早些年頭,玩房地產的人都要拜「三山國王」。此話一出,驚訝整席人,再聽前輩解釋,原來是失敗者因跳票、退票,而被關進龜山島;稍微得意者,則可住在台北陽明山的別墅;更厲害賺大錢的人,就能悠哉享福於美國舊金山。聽完後,恍然大悟,原來房地產界所謂的「三山國王」竟是到這三個山當大王,雖屬戲語,倒也確實一言道盡投資領域成為王、敗成寇的結果。
此雖戲語,卻令人聯想這一、二年,全球房地產再現榮景,台灣房市也水漲船高,甚至傳說有不少原已把工廠搬去大陸的台灣人,回頭買台中七期、台北陽明山別墅或信義計畫區豪宅的動作,原因除了再搭房市大漲的順風車之外,也希望在自己的故鄉-台灣能有個避風港,一旦大陸情勢有變,總還有個安身立命之處。
看著台灣房市再度火熱,前輩感嘆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要能經歷一次房地產榮景,大概後半輩子就輕鬆了!幾十年前,憑著成功變更陽明山老丙建的一個案子,就讓他吃喝至今尚有存糧。以此經歷來看,中國傳統觀念「有土斯有財」,不只以前有用,到了現代,照樣行得通。一般民眾尚能如此,更何況是國內一些保險公司,幾十年來養了大批土地,經歷到的房市榮景何只一次,難怪這類公司幾乎富可敵國。
不過,回過頭來好好想一想,聽老師的話,投資成功了,就可以住豪宅;不聽老師的話,就只好住「套房」!現在雖已沒有像早年必須拜「三山國王」,以避免住進龜山島的票據法,但沒有抓對趨勢,如買錯時機點,一生血汗虧賠殆盡,仍然會讓投資人痛不欲生。顯然可見,賺大錢的機會隨時都會有,問題是當它來臨時,還要看大家有沒有實力去把握住賺錢的機會。
首先是,如果手邊有閒錢,想玩筆大案子的投資,老實說,房地產確實是個不錯的商品,尤其台灣地稀人稠,更有香港成功的案例,平時多充實資訊,房市景氣大好時,所賺得利潤絕非銀行寥寥無幾的定存利率可比擬;就算房市景氣下滑,只要房子的地段不錯,還能改當寓公、寓婆收租金,倒也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
其次若是沒有閒錢的人,除了節流外,也記得要投資,才能開源!至於要投資什麼?誰也無法給標準答案,必須靠各位去找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尤其投資之後也不能不聞不問,時時做功課,了解全球經濟大勢、產業趨勢,如此雖不知三山國王,老來仍可小有積蓄有靠山。
搞房地產的前輩說,早些年頭,玩房地產的人都要拜「三山國王」。此話一出,驚訝整席人,再聽前輩解釋,原來是失敗者因跳票、退票,而被關進龜山島;稍微得意者,則可住在台北陽明山的別墅;更厲害賺大錢的人,就能悠哉享福於美國舊金山。聽完後,恍然大悟,原來房地產界所謂的「三山國王」竟是到這三個山當大王,雖屬戲語,倒也確實一言道盡投資領域成為王、敗成寇的結果。
此雖戲語,卻令人聯想這一、二年,全球房地產再現榮景,台灣房市也水漲船高,甚至傳說有不少原已把工廠搬去大陸的台灣人,回頭買台中七期、台北陽明山別墅或信義計畫區豪宅的動作,原因除了再搭房市大漲的順風車之外,也希望在自己的故鄉-台灣能有個避風港,一旦大陸情勢有變,總還有個安身立命之處。
看著台灣房市再度火熱,前輩感嘆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要能經歷一次房地產榮景,大概後半輩子就輕鬆了!幾十年前,憑著成功變更陽明山老丙建的一個案子,就讓他吃喝至今尚有存糧。以此經歷來看,中國傳統觀念「有土斯有財」,不只以前有用,到了現代,照樣行得通。一般民眾尚能如此,更何況是國內一些保險公司,幾十年來養了大批土地,經歷到的房市榮景何只一次,難怪這類公司幾乎富可敵國。
不過,回過頭來好好想一想,聽老師的話,投資成功了,就可以住豪宅;不聽老師的話,就只好住「套房」!現在雖已沒有像早年必須拜「三山國王」,以避免住進龜山島的票據法,但沒有抓對趨勢,如買錯時機點,一生血汗虧賠殆盡,仍然會讓投資人痛不欲生。顯然可見,賺大錢的機會隨時都會有,問題是當它來臨時,還要看大家有沒有實力去把握住賺錢的機會。
首先是,如果手邊有閒錢,想玩筆大案子的投資,老實說,房地產確實是個不錯的商品,尤其台灣地稀人稠,更有香港成功的案例,平時多充實資訊,房市景氣大好時,所賺得利潤絕非銀行寥寥無幾的定存利率可比擬;就算房市景氣下滑,只要房子的地段不錯,還能改當寓公、寓婆收租金,倒也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
其次若是沒有閒錢的人,除了節流外,也記得要投資,才能開源!至於要投資什麼?誰也無法給標準答案,必須靠各位去找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尤其投資之後也不能不聞不問,時時做功課,了解全球經濟大勢、產業趨勢,如此雖不知三山國王,老來仍可小有積蓄有靠山。
政府綁手綁腳 台資券商突圍[20061127中時]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2:37 下午
【賀靜萍】
比政府政策早得多,台資券商早在一九九五年就陸續進入大陸。儘管受到兩岸遲遲無法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的限制,這些台資券商十多年來扎根大陸,無論是把重心放在大陸或香港資本市場,都已各自發展出獲利模式。
元富證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翁基能說,大陸已是全球經濟最熱的市場之一,是全球金融機構的必爭之地。而所謂的「台灣經驗」,此刻正是大陸證券業發展及外資深入大陸市場所需要的,「台資券商在大陸,還是可以掌握先機優勢。」
台資券商西進最早可追溯到一九九五年,當時的京華證券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之後由於台灣經濟在二○○○年出現衰退跡象,不少台灣證券公司紛紛另謀出路,例如寶來、建宏、日盛嘉宏、凱基、國際證券、倍利、金鼎和統一證券等八家券商就轉進大陸。
受限於兩岸政府的限制,台灣證券公司在大陸辦事處功能極有限,只能提供研究和諮詢;且多數台資證券公司都是經香港設立公分司,之後再由香港子公司到大陸開展業務與洽談合作。
一位不願具名的台資券商表示,該公司在香港的獨立運作使該公司與在大陸的任何業務往來無須經過台灣的審批,只是,台資證券與大陸本土機構,「在觀念和操作上都有不少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日盛嘉富之後打出的「本土化」策略,最為成功。
日盛嘉富在地化策略成功
日盛嘉富於二○○○年上海設立辦事處之後,除了拓展大陸企業香港上市融資業務,還與大陸證券機構湘財、天同、海通及國泰君安保持密切合作。
日盛與其他台資券商相比,優勢在於充份運用本土化策略開拓市場,其中,當然包括赴歐美完成MBA學業,學成歸國的大陸「海歸派」。
與日盛嘉富同時進入大陸的還有群益及元富證券組成的第二梯隊,群益金融上海首席代表刁維仁和日盛嘉富國際上海首席代表成自龍均表示,儘管兩岸監管的限制,目前台資金融業務很難開展,但無論如何必須先佔據市場「陣地」。
十多年過去了,雙重限制,在某種程度上阻礙台資券商在大陸市場的擴展,但這些台資券商,早已各自找到主營領域,並且都累積不錯的實力。
經營求生存 分兩大路線
基本上,這分成二大路線,一是專門深入香港資本市場的券商,另一種,則是以經營大陸市場為主。當然,也因應大陸A股市外部環境看好,與大陸券商進行「策略聯盟」,如操作基金買賣,或進行財富管理的也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台資券商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以元富證券而言,走的就是「最正規」的路線。元富證券進入大陸市場早期就是以專責大陸市場研究及協調為主。代表翁基能說:「元富把上海代表處的定位,是以一個綜合性券商的角度去思考。」
元富也在上海極從事財務顧問服務,客戶包括浙江海通食品、中華映管、龍鳳食品、上海宇信、慧信和豐喜化肥等。其中海通食品在二○○三年一月八日在上海證交所公開發行上市,使元富成為第一家出任A股上市財務顧問的港台券商。
由於在大陸無法取得承銷執照,寶來證券的特色主要是以香港做為獲利的模式,即主要以協助大陸民營企業及台資企業到港上市為主。
進軍神州 應先認識香港
寶來金融集團大中華資本市場總經理黃齊元認為,台資券商要在大陸拓展業務,應該先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價值有充份認識,「很多台資企業想到A股上市,其實是繞遠路,目前這個市場還未到完全對外開放的程度。」他表示,台商應該在香港上市建立融資平台,而政府對登陸資金設定四○%的上限,這也是不對的政策。
目前,寶來正積極搭建平台,整合兩岸三地的金融專才資源。並對目標客戶提出「一站式」的服務理念,包括從前期尋找戰略投資者到上市公開發行股票,以至後期的增發再融資等等,都提供長線服務。
至於近年來經常性舉辦「上市論壇」的群益證券,也為未來兩岸一旦解凍,就設立證券公司布下很好的基礎。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今年年中在群益主辦的這場論壇中就高呼,協助台資企業上市,仍須台資券商。
一位群益的高層則表示,雖然群益在大陸打下基礎,但大陸人才濟濟,將來市場全面開放,台灣管理層一定要展現專業,才能服眾。
比政府政策早得多,台資券商早在一九九五年就陸續進入大陸。儘管受到兩岸遲遲無法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的限制,這些台資券商十多年來扎根大陸,無論是把重心放在大陸或香港資本市場,都已各自發展出獲利模式。
元富證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翁基能說,大陸已是全球經濟最熱的市場之一,是全球金融機構的必爭之地。而所謂的「台灣經驗」,此刻正是大陸證券業發展及外資深入大陸市場所需要的,「台資券商在大陸,還是可以掌握先機優勢。」
台資券商西進最早可追溯到一九九五年,當時的京華證券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之後由於台灣經濟在二○○○年出現衰退跡象,不少台灣證券公司紛紛另謀出路,例如寶來、建宏、日盛嘉宏、凱基、國際證券、倍利、金鼎和統一證券等八家券商就轉進大陸。
受限於兩岸政府的限制,台灣證券公司在大陸辦事處功能極有限,只能提供研究和諮詢;且多數台資證券公司都是經香港設立公分司,之後再由香港子公司到大陸開展業務與洽談合作。
一位不願具名的台資券商表示,該公司在香港的獨立運作使該公司與在大陸的任何業務往來無須經過台灣的審批,只是,台資證券與大陸本土機構,「在觀念和操作上都有不少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日盛嘉富之後打出的「本土化」策略,最為成功。
日盛嘉富在地化策略成功
日盛嘉富於二○○○年上海設立辦事處之後,除了拓展大陸企業香港上市融資業務,還與大陸證券機構湘財、天同、海通及國泰君安保持密切合作。
日盛與其他台資券商相比,優勢在於充份運用本土化策略開拓市場,其中,當然包括赴歐美完成MBA學業,學成歸國的大陸「海歸派」。
與日盛嘉富同時進入大陸的還有群益及元富證券組成的第二梯隊,群益金融上海首席代表刁維仁和日盛嘉富國際上海首席代表成自龍均表示,儘管兩岸監管的限制,目前台資金融業務很難開展,但無論如何必須先佔據市場「陣地」。
十多年過去了,雙重限制,在某種程度上阻礙台資券商在大陸市場的擴展,但這些台資券商,早已各自找到主營領域,並且都累積不錯的實力。
經營求生存 分兩大路線
基本上,這分成二大路線,一是專門深入香港資本市場的券商,另一種,則是以經營大陸市場為主。當然,也因應大陸A股市外部環境看好,與大陸券商進行「策略聯盟」,如操作基金買賣,或進行財富管理的也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台資券商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以元富證券而言,走的就是「最正規」的路線。元富證券進入大陸市場早期就是以專責大陸市場研究及協調為主。代表翁基能說:「元富把上海代表處的定位,是以一個綜合性券商的角度去思考。」
元富也在上海極從事財務顧問服務,客戶包括浙江海通食品、中華映管、龍鳳食品、上海宇信、慧信和豐喜化肥等。其中海通食品在二○○三年一月八日在上海證交所公開發行上市,使元富成為第一家出任A股上市財務顧問的港台券商。
由於在大陸無法取得承銷執照,寶來證券的特色主要是以香港做為獲利的模式,即主要以協助大陸民營企業及台資企業到港上市為主。
進軍神州 應先認識香港
寶來金融集團大中華資本市場總經理黃齊元認為,台資券商要在大陸拓展業務,應該先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價值有充份認識,「很多台資企業想到A股上市,其實是繞遠路,目前這個市場還未到完全對外開放的程度。」他表示,台商應該在香港上市建立融資平台,而政府對登陸資金設定四○%的上限,這也是不對的政策。
目前,寶來正積極搭建平台,整合兩岸三地的金融專才資源。並對目標客戶提出「一站式」的服務理念,包括從前期尋找戰略投資者到上市公開發行股票,以至後期的增發再融資等等,都提供長線服務。
至於近年來經常性舉辦「上市論壇」的群益證券,也為未來兩岸一旦解凍,就設立證券公司布下很好的基礎。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今年年中在群益主辦的這場論壇中就高呼,協助台資企業上市,仍須台資券商。
一位群益的高層則表示,雖然群益在大陸打下基礎,但大陸人才濟濟,將來市場全面開放,台灣管理層一定要展現專業,才能服眾。
保險/樂活退休夢~ 增額終身壽險 保障增值、保費不變[20061115]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1:03 上午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享有一個財務自主、不虞匱乏的退休生活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壽險業者提醒,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物價上漲壓力,想成為無憂無慮的銀髮族,一定要「及早規劃、準備和投資」,才能擁有一個高品質、經濟自主的退休生活。
看準銀髮族商機,有壽險業者與東森購物台合作,推出「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在每年保額複利增值下,人生每個階段都能保障保戶的資產及照顧家人,同時,保額將隨著時間的經過而不斷地累積,不會因為通貨膨脹而縮水,更可提供家庭足夠且完善的保障。
壽險業者表示,「增額終身壽險」的特色,是保障逐年增值、保費不變;保額在繳費期間內每年以複利3%增加,繳費期滿後保額每年以複利6%增加至終身,隨著時間的經過而不斷的累積增值,可對抗通貨膨脹。
此外,保險期間為終身,繳費期滿免繳保費,繼續享有終身保障,被保險人身故或全殘時,受益人均有保障;並額外給付重大燒燙傷保險金(基本保額25%)、二三級殘廢生活扶助保險金,以及提供老年照護住院醫療保險金、生命末期等保險金提前給付選擇權。
壽險業者呼籲,想成為無憂無慮的銀髮族,一定要「及早規劃、準備和投資」,透過壽險業者專業的退休理財規劃,能協助所有保戶及其家人,享有一個財務自主、快樂無憂的退休生活。
享有一個財務自主、不虞匱乏的退休生活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壽險業者提醒,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物價上漲壓力,想成為無憂無慮的銀髮族,一定要「及早規劃、準備和投資」,才能擁有一個高品質、經濟自主的退休生活。
看準銀髮族商機,有壽險業者與東森購物台合作,推出「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在每年保額複利增值下,人生每個階段都能保障保戶的資產及照顧家人,同時,保額將隨著時間的經過而不斷地累積,不會因為通貨膨脹而縮水,更可提供家庭足夠且完善的保障。
壽險業者表示,「增額終身壽險」的特色,是保障逐年增值、保費不變;保額在繳費期間內每年以複利3%增加,繳費期滿後保額每年以複利6%增加至終身,隨著時間的經過而不斷的累積增值,可對抗通貨膨脹。
此外,保險期間為終身,繳費期滿免繳保費,繼續享有終身保障,被保險人身故或全殘時,受益人均有保障;並額外給付重大燒燙傷保險金(基本保額25%)、二三級殘廢生活扶助保險金,以及提供老年照護住院醫療保險金、生命末期等保險金提前給付選擇權。
壽險業者呼籲,想成為無憂無慮的銀髮族,一定要「及早規劃、準備和投資」,透過壽險業者專業的退休理財規劃,能協助所有保戶及其家人,享有一個財務自主、快樂無憂的退休生活。
宏泰推國內首張退休利變壽險[20061117中時]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3:44 下午
【彭禎伶/台北報導】
前保發中心董事長周國端轉戰宏泰人壽董事長後頻頻出招,宏泰人壽十六日又宣布,推出業界首張退休型利變終身壽險,每年以不低於二.七五%來宣告利率,累計增加保單價值;從七十五歲開始,保戶每年可領回保額的二%,做為退休保險年金,專攻少子、頂客等族群。
宏泰人壽十一月開始頻頻宣告推出業界創新保單,月初才宣布推出承保十八項重大疾病的終身醫療險保單;中旬又推出具退休年金意味的利變壽險,這張保單類以保戶提早動用身故保險金的概念,與勞退新制的個人帳戶相當雷同。
例如三十歲男性,要投保二十年期,一百萬元保額,每繳保費二萬六千一百元左右,五十歲即繳費期滿,從七十五歲開始,每年領回二萬元,到一百歲時,就一次領回五○%的保額及增值保價金,契約也算終止,假設每年宣告利率都在三%以下,則一百歲時,保單約增值十四萬六千多元。
這裡有比較詳盡的資料可供參考
前保發中心董事長周國端轉戰宏泰人壽董事長後頻頻出招,宏泰人壽十六日又宣布,推出業界首張退休型利變終身壽險,每年以不低於二.七五%來宣告利率,累計增加保單價值;從七十五歲開始,保戶每年可領回保額的二%,做為退休保險年金,專攻少子、頂客等族群。
宏泰人壽十一月開始頻頻宣告推出業界創新保單,月初才宣布推出承保十八項重大疾病的終身醫療險保單;中旬又推出具退休年金意味的利變壽險,這張保單類以保戶提早動用身故保險金的概念,與勞退新制的個人帳戶相當雷同。
例如三十歲男性,要投保二十年期,一百萬元保額,每繳保費二萬六千一百元左右,五十歲即繳費期滿,從七十五歲開始,每年領回二萬元,到一百歲時,就一次領回五○%的保額及增值保價金,契約也算終止,假設每年宣告利率都在三%以下,則一百歲時,保單約增值十四萬六千多元。
這裡有比較詳盡的資料可供參考
台灣富翁多 財富管理 金融業火拚新戰場[20061027天下雜誌]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1:44 上午
台灣是財富管理的大市場。
去年台灣金融資產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富裕人數,成長了六.七%,擁有資產共約一九○○億美元。
銀行、投信、壽險業,誰能成為財富管理業務的大贏家?
十月中,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集團在台灣舉辦財富趨勢論壇。三百個名額,一下子就被金融機構相關業務主管搶光。業界報名踴躍,君悅飯店偌大的宴會廳座無虛席,主辦單位還得縮小媒體採訪人數,要有主辦單位發的特別卡片,刷卡才能進入會場。
因為,財富管理是當今金融業最想拓展的新業務。
什麼是財富管理?中國信託個人金融總管理處副總經理隋榮欣簡單解釋,就是根據個人的背景與風險屬性,針對特殊理財目標,例如子女教育或退休計劃,提出能幫助達成目標的理財建議。
誰能幫廣大的投資人圓這些理財夢?宏顧問公司董事長楊子江三年前在擔任財政部次長時就期待,除了銀行,希望投信公司與壽險公司也都扮演部份資產管理的角色。
事實上,這些機構也都躍躍欲試。
銀行、投信、壽險業垂涎
因為台灣是財富管理的大市場。
首先,台灣人有錢,富翁多。根據美林集團的亞太區財富報告,二○○五年,台灣金融資產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富裕人數,成長了六.七%,去年擁有資產共約一九○○億美元。
如果聚焦新興的共同基金市場,台灣人去年共投資了八七○億美元,佔大中華區的四七%,而且到二○一○年以前,每年都將成長九%,全球共同基金研究公司Cerulli Associates的報告指出。「可見的未來內,台灣還是最重要的市場,」JF資產管理公司行政總裁許立慶強調。
如果把視野放大,現在銀行體系裡的游資高達四兆多新台幣,「是財富管理很大的市場,」金管會銀行局局長曾國烈分析。
就銀行而言,這也是翻身的一大契機。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分析,台灣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個程度,民間的貸款需求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蓬勃,銀行不能只靠利差賺錢,要擴展手續費收入。
第一金控總經理黃獻全就在路透社的台灣金控高峰會中指出,希望能提高手續費收入,從去年的一二%到明年的二○%。方法之一,正是加強財富管理的手續費收入。
尤其是台灣銀行剛受雙卡風暴衝擊,「財富管理是可以長長久久走下去的部門,」荷蘭銀行消費金融資深副總經理孫可基說,「每個人都有多多少少的資產要管。」
另一方面,民眾對理財的需求也更複雜。上個世紀末共同基金熱興起,接著這個世紀初就有網路泡沫和不景氣,「愈來愈多客戶問,為什麼不給我更好的資訊?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孫可基進一步說明,在市場起伏中,很多投資人買了商品後,都沒有人照顧,他們的財富需要更積極的管理。
由此看來,財富管理是讓金融機構與投資人雙贏的絕佳業務。
財富管理背後的風險
但是一窩蜂的財富管理熱,卻已經打亂金融機構的生態。「要好好看一看財富管理背後有沒有什麼風險,」中華經濟研究院財經策略中心主任楊雅惠提醒。
眼前已經出現的是,許多理財專員為了賺取手續費、佣金,不斷鼓吹客戶頻繁交易。
麥肯錫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台灣投資人的共同基金買賣頻率比香港、德國與美國高出許多,債券與平衡型基金交易次數甚至比美國多出四、 五倍以上。
「基本上在炒基金,」在一場研討會上,香港麥肯錫副董事倪以理話一出口,許多銀行理財部門主管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一名投信業者就不諱言,有些銀行可以在一個月內帶進大量業績,申購正在特別促銷的基金。但是第二個月,這些基金就有一半以上都被贖回,客戶被帶去買別的新促銷的基金。
「這是殺雞取卵,」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非常不以為然。
這還間接導致了客戶投資糾紛。
理財專員可能為了搶業績,沒有清楚說明產品的風險。一名銀行從業人員就曾在投資說明會上聽到老太太抱怨,買了能源基金虧了兩萬元。
「她聽別人說買這個基金有賺到錢,就跟著買,」這名銀行從業人員不解,「可是,連我要買能源基金都要想很久,怎麼那個沒有很多相關知識的老太太一下子就去買這種高風險的產品?」
在其他金融業,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也改變了他們的經營方式。
衝擊壽險業
例如,壽險業就面臨了幾十年來的新衝擊。
壽險的產品組合正在改變。因為銀行開始賣保險,加上存款利率走低,許多短天期的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因為收益較定存高而熱買。這進一步導致保險業者推出愈來愈多這類商品,原本強調長期保障的保單佔業務的比例降低。
原是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的宏泰人壽董事長周國端不只一次地指出,這已使得壽險業商品結構失衡,也讓保險業原來要提供長期保障的特性變質。「經理人很容易上下其手,」周國端擔心,這些公司短期內可以衝高業績,但兩、三年後就會承受財務壓力。
壽險業的通路策略也在調整。因為銀行太會賣保險,透過銀行賣的保險已經超過壽險公司業績的一半,許多壽險公司的業務大軍正在縮水,甚至根本沒有業務員。
為了讓產品和業務都更穩定,壽險公司開始與通路進一步結盟。例如,紐約人壽投資華僑銀行五%股權,保誠人壽投資玉山金控,以穩固銀行通路與市場。「通路和客戶都不是他們的,」ING安泰人壽行銷本部資深副總經理林順才分析,否則,這類保險公司不易持續、發展市場。
另外,壽險業還慢慢把「保障」的責任轉回給客戶。孫可基分析,壽險業面臨負利差風險,因為低利率難以創造足夠的投資效益,以支應、給付保險金,所以就多推出投資型保單或是連結型保單賣共同基金,把投資的風險轉給客戶,讓客戶自己為收益負責。
衝擊投信業
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也衝擊管理共同基金的投信業。
一名投信業者指出,銷售力強的銀行會回過頭來跟基金公司談特別的佣金專案,投信有愈來愈多資源花在通路上,而不是投資人與產品。「說真的,不應如此,」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陳怡芬加重了語氣指出,以後這種情況應該會愈來愈少。
手續費幾近被中間的通路拿走,投信業也希望能儘量自己賣基金。富達投信就推出了投資人直接跟富達投信申購基金,可以終身申購都免手續費的優惠。「尤其是定期定額,投資期一拉長,手續費累積起來很可觀,」富達投信總經理季崇慧提醒。
整體看來,銀行擁有完整平台可以銷售各種產品,是財富管理業務的大贏家。但是銀行要在財富管理的領域發光,還面臨了許多挑戰。
「不是有賺手續費,就是財富管理,」花旗銀行銀行業務處負責人李芸說。
例如,理財專員背後需要廣大的基礎設施支持,才能有好的績效。
在市場上耕耘較久、或佔有率較高的銀行,都有一群人提供理財專員關於市場、產品的走勢與趨勢。
理財專員有智庫
「我們是理財專員的褓母兼張老師,」負責支援前線的台北富邦銀行業務經理蔡偉志比喻,除了幫理財專員解決投資上的疑難雜症,還要安撫、激勵他們的情緒,讓他們永遠有正面的能量與資訊為客戶解疑。
連續兩年被《歐元雜誌》選為最佳本國財富管理銀行的中國信託,還有特殊的資訊系統,除了進行投資人風險屬性與需求等基本分析,也可以提供許多同業無法做到的個人財務指標,以及同時針對多種理財目標所需的整合理財建議。
另外,這還可以控制風險。如果投資人的年齡與產品年限加起來超過七十,中國信託的系統也會跳出警訊,表示風險太高,建議理財專員不要賣這項產品,除非客戶堅持,並且簽署特別的聲明。
在花旗銀行,有研究人員做理財專員的智庫。
「一天照三餐餵資訊,」花旗證券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說,不但所有的市場資訊都上網,隨手可得,理財專員還可以隨時傳簡訊、打電話給研究員問分明。「理財專員是研究人員的客戶,不可以不接他們的電話,」王進彰指出。
加強控管理財專員
銀行也要強化內部控管,避免銷售糾紛。
金管會在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規範明確指出,如果理財專員推銷不實的商品或沒有把風險說清楚,日後一旦出現爭議,銀行要負責。
要避免糾紛,引進產品時就得小心。富邦與中國信託都有由公司內各主要部門組成的委員會,評估商品是否適宜銷售?有沒有違法?風險會不會太高?「收益高的、好賣的不一定可以讓它進來上架,」中國信託隋榮欣強調。
銀行也要特別注意理財專員的銷售方法。
豐銀行就有針對業務員的特別控管機制。在豐銀行,理財專員的績效評估除了量的業績,也包括「質」的部份。豐的主管會定時抽查客戶的投資組合,檢視業務人員有沒有賣不適合的產品給客戶。例如,曾有年紀較高的退休族買了風險高的積極型基金,主管就會確認,有沒有特別說明風險,而且要確認這只佔投資組合中的一小部份。否則,這個理財專員的績效要被扣分。
另外,為了避免業務人員推銷高佣金的產品,豐也把所有的佣金平均,不管業務員賣什麼商品,獎金都一樣。「不要客戶一攤開投資組合,發現商品都不適合他,」豐銀行財富管理資深副總裁馬文玲特別揚起因感冒而沙啞的聲音。
台灣銀行急衝財富管理業務還不到五年,就已經問題重重。
看向未來,花旗銀行李芸還擔心,銀行一窩蜂搶進財富管理,會像信用卡一樣,又演變成殺價競爭,「真的很怕很怕又變這樣。」
麥肯錫的調查顯示,台灣的財富管理業務愈做愈大,但是客戶的滿意度愈來愈低,而且愈來愈多客戶不願把資產放在同一家銀行管理,客戶與理財專員之間缺乏互信。
「財富管理是嚴謹、為大家創造財富的事業。」希望所有的業者,都把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台灣區負責人張碩麟提的「嚴謹」兩字,記在心裡。
去年台灣金融資產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富裕人數,成長了六.七%,擁有資產共約一九○○億美元。
銀行、投信、壽險業,誰能成為財富管理業務的大贏家?
十月中,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集團在台灣舉辦財富趨勢論壇。三百個名額,一下子就被金融機構相關業務主管搶光。業界報名踴躍,君悅飯店偌大的宴會廳座無虛席,主辦單位還得縮小媒體採訪人數,要有主辦單位發的特別卡片,刷卡才能進入會場。
因為,財富管理是當今金融業最想拓展的新業務。
什麼是財富管理?中國信託個人金融總管理處副總經理隋榮欣簡單解釋,就是根據個人的背景與風險屬性,針對特殊理財目標,例如子女教育或退休計劃,提出能幫助達成目標的理財建議。
誰能幫廣大的投資人圓這些理財夢?宏顧問公司董事長楊子江三年前在擔任財政部次長時就期待,除了銀行,希望投信公司與壽險公司也都扮演部份資產管理的角色。
事實上,這些機構也都躍躍欲試。
銀行、投信、壽險業垂涎
因為台灣是財富管理的大市場。
首先,台灣人有錢,富翁多。根據美林集團的亞太區財富報告,二○○五年,台灣金融資產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富裕人數,成長了六.七%,去年擁有資產共約一九○○億美元。
如果聚焦新興的共同基金市場,台灣人去年共投資了八七○億美元,佔大中華區的四七%,而且到二○一○年以前,每年都將成長九%,全球共同基金研究公司Cerulli Associates的報告指出。「可見的未來內,台灣還是最重要的市場,」JF資產管理公司行政總裁許立慶強調。
如果把視野放大,現在銀行體系裡的游資高達四兆多新台幣,「是財富管理很大的市場,」金管會銀行局局長曾國烈分析。
就銀行而言,這也是翻身的一大契機。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分析,台灣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個程度,民間的貸款需求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蓬勃,銀行不能只靠利差賺錢,要擴展手續費收入。
第一金控總經理黃獻全就在路透社的台灣金控高峰會中指出,希望能提高手續費收入,從去年的一二%到明年的二○%。方法之一,正是加強財富管理的手續費收入。
尤其是台灣銀行剛受雙卡風暴衝擊,「財富管理是可以長長久久走下去的部門,」荷蘭銀行消費金融資深副總經理孫可基說,「每個人都有多多少少的資產要管。」
另一方面,民眾對理財的需求也更複雜。上個世紀末共同基金熱興起,接著這個世紀初就有網路泡沫和不景氣,「愈來愈多客戶問,為什麼不給我更好的資訊?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孫可基進一步說明,在市場起伏中,很多投資人買了商品後,都沒有人照顧,他們的財富需要更積極的管理。
由此看來,財富管理是讓金融機構與投資人雙贏的絕佳業務。
財富管理背後的風險
但是一窩蜂的財富管理熱,卻已經打亂金融機構的生態。「要好好看一看財富管理背後有沒有什麼風險,」中華經濟研究院財經策略中心主任楊雅惠提醒。
眼前已經出現的是,許多理財專員為了賺取手續費、佣金,不斷鼓吹客戶頻繁交易。
麥肯錫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台灣投資人的共同基金買賣頻率比香港、德國與美國高出許多,債券與平衡型基金交易次數甚至比美國多出四、 五倍以上。
「基本上在炒基金,」在一場研討會上,香港麥肯錫副董事倪以理話一出口,許多銀行理財部門主管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一名投信業者就不諱言,有些銀行可以在一個月內帶進大量業績,申購正在特別促銷的基金。但是第二個月,這些基金就有一半以上都被贖回,客戶被帶去買別的新促銷的基金。
「這是殺雞取卵,」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非常不以為然。
這還間接導致了客戶投資糾紛。
理財專員可能為了搶業績,沒有清楚說明產品的風險。一名銀行從業人員就曾在投資說明會上聽到老太太抱怨,買了能源基金虧了兩萬元。
「她聽別人說買這個基金有賺到錢,就跟著買,」這名銀行從業人員不解,「可是,連我要買能源基金都要想很久,怎麼那個沒有很多相關知識的老太太一下子就去買這種高風險的產品?」
在其他金融業,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也改變了他們的經營方式。
衝擊壽險業
例如,壽險業就面臨了幾十年來的新衝擊。
壽險的產品組合正在改變。因為銀行開始賣保險,加上存款利率走低,許多短天期的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因為收益較定存高而熱買。這進一步導致保險業者推出愈來愈多這類商品,原本強調長期保障的保單佔業務的比例降低。
原是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的宏泰人壽董事長周國端不只一次地指出,這已使得壽險業商品結構失衡,也讓保險業原來要提供長期保障的特性變質。「經理人很容易上下其手,」周國端擔心,這些公司短期內可以衝高業績,但兩、三年後就會承受財務壓力。
壽險業的通路策略也在調整。因為銀行太會賣保險,透過銀行賣的保險已經超過壽險公司業績的一半,許多壽險公司的業務大軍正在縮水,甚至根本沒有業務員。
為了讓產品和業務都更穩定,壽險公司開始與通路進一步結盟。例如,紐約人壽投資華僑銀行五%股權,保誠人壽投資玉山金控,以穩固銀行通路與市場。「通路和客戶都不是他們的,」ING安泰人壽行銷本部資深副總經理林順才分析,否則,這類保險公司不易持續、發展市場。
另外,壽險業還慢慢把「保障」的責任轉回給客戶。孫可基分析,壽險業面臨負利差風險,因為低利率難以創造足夠的投資效益,以支應、給付保險金,所以就多推出投資型保單或是連結型保單賣共同基金,把投資的風險轉給客戶,讓客戶自己為收益負責。
衝擊投信業
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也衝擊管理共同基金的投信業。
一名投信業者指出,銷售力強的銀行會回過頭來跟基金公司談特別的佣金專案,投信有愈來愈多資源花在通路上,而不是投資人與產品。「說真的,不應如此,」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陳怡芬加重了語氣指出,以後這種情況應該會愈來愈少。
手續費幾近被中間的通路拿走,投信業也希望能儘量自己賣基金。富達投信就推出了投資人直接跟富達投信申購基金,可以終身申購都免手續費的優惠。「尤其是定期定額,投資期一拉長,手續費累積起來很可觀,」富達投信總經理季崇慧提醒。
整體看來,銀行擁有完整平台可以銷售各種產品,是財富管理業務的大贏家。但是銀行要在財富管理的領域發光,還面臨了許多挑戰。
「不是有賺手續費,就是財富管理,」花旗銀行銀行業務處負責人李芸說。
例如,理財專員背後需要廣大的基礎設施支持,才能有好的績效。
在市場上耕耘較久、或佔有率較高的銀行,都有一群人提供理財專員關於市場、產品的走勢與趨勢。
理財專員有智庫
「我們是理財專員的褓母兼張老師,」負責支援前線的台北富邦銀行業務經理蔡偉志比喻,除了幫理財專員解決投資上的疑難雜症,還要安撫、激勵他們的情緒,讓他們永遠有正面的能量與資訊為客戶解疑。
連續兩年被《歐元雜誌》選為最佳本國財富管理銀行的中國信託,還有特殊的資訊系統,除了進行投資人風險屬性與需求等基本分析,也可以提供許多同業無法做到的個人財務指標,以及同時針對多種理財目標所需的整合理財建議。
另外,這還可以控制風險。如果投資人的年齡與產品年限加起來超過七十,中國信託的系統也會跳出警訊,表示風險太高,建議理財專員不要賣這項產品,除非客戶堅持,並且簽署特別的聲明。
在花旗銀行,有研究人員做理財專員的智庫。
「一天照三餐餵資訊,」花旗證券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說,不但所有的市場資訊都上網,隨手可得,理財專員還可以隨時傳簡訊、打電話給研究員問分明。「理財專員是研究人員的客戶,不可以不接他們的電話,」王進彰指出。
加強控管理財專員
銀行也要強化內部控管,避免銷售糾紛。
金管會在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規範明確指出,如果理財專員推銷不實的商品或沒有把風險說清楚,日後一旦出現爭議,銀行要負責。
要避免糾紛,引進產品時就得小心。富邦與中國信託都有由公司內各主要部門組成的委員會,評估商品是否適宜銷售?有沒有違法?風險會不會太高?「收益高的、好賣的不一定可以讓它進來上架,」中國信託隋榮欣強調。
銀行也要特別注意理財專員的銷售方法。
豐銀行就有針對業務員的特別控管機制。在豐銀行,理財專員的績效評估除了量的業績,也包括「質」的部份。豐的主管會定時抽查客戶的投資組合,檢視業務人員有沒有賣不適合的產品給客戶。例如,曾有年紀較高的退休族買了風險高的積極型基金,主管就會確認,有沒有特別說明風險,而且要確認這只佔投資組合中的一小部份。否則,這個理財專員的績效要被扣分。
另外,為了避免業務人員推銷高佣金的產品,豐也把所有的佣金平均,不管業務員賣什麼商品,獎金都一樣。「不要客戶一攤開投資組合,發現商品都不適合他,」豐銀行財富管理資深副總裁馬文玲特別揚起因感冒而沙啞的聲音。
台灣銀行急衝財富管理業務還不到五年,就已經問題重重。
看向未來,花旗銀行李芸還擔心,銀行一窩蜂搶進財富管理,會像信用卡一樣,又演變成殺價競爭,「真的很怕很怕又變這樣。」
麥肯錫的調查顯示,台灣的財富管理業務愈做愈大,但是客戶的滿意度愈來愈低,而且愈來愈多客戶不願把資產放在同一家銀行管理,客戶與理財專員之間缺乏互信。
「財富管理是嚴謹、為大家創造財富的事業。」希望所有的業者,都把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台灣區負責人張碩麟提的「嚴謹」兩字,記在心裡。
即使陳總統下台不受影響 惠譽:台灣主權評等連6年A+[20061114中時]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0:52 上午
記者:李亮萱/台北報導
惠譽信評昨(13)日再次確認台灣主權評等,維持六年來的「A+」不變,展望「穩定」。惠譽指出,「即使陳水扁下台也不影響主權評等!」台灣連日來的政治議題,對於信評業者來說似乎不受影響。
惠譽信評最新主權評等報告指出,台灣長期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評等維持「A+」與「AA」。台灣短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等為「F1」,國家評等上限為「AA」,也就是台灣企業機構評等,最高不會超過AA。另外,台灣所有評等展望都為「穩定」。
惠譽信評表示,台灣的主權評等不變,主要是因為有強健的對外財務支持。而連日來的國務機要費案,以及總統陳水扁的去留問題。
惠譽亞洲主權評等部門協理何永燊(Vincent Ho)強調,即使陳總統下台或罷免案過關,惠譽也不會因為單一政治議題,就調降台灣的主權評等。
但台灣的主權評等自2001年來就未做調整,相較於今年調升評等的印度,以及調整為正向展望的香港跟大陸來說,台灣似乎六年來沒有進步跡象。惠譽認為,若要讓評等調升,政府必須試圖讓赤字好轉,另外,兩岸關係也必須有進一步的發展,才有可能調升評等。
何永燊表示,台灣政府試圖在兩年內增加國防預算,這讓信評機構擔心,台灣的赤字將會繼續增加,加上之前提及廢止國統綱領時,兩岸緊張關係一度升高,也阻礙評等調升。
何永燊認為,台灣目前的政治狀況還算穩定,雖然國內風波不斷,但只要能和平解決,對於評等影響都不大。
不過,牽動國際貿易的兩岸關係卻是需要長期關注的議題,何永燊認為,即使開放貿易往來,也必須要對國家財政有幫助,才有可能調升評等。
根據惠譽預估,今年政府赤字佔GDP比率將由去年的3.7%縮小為2.8%,但這樣的比例仍高於主權評等「A」級的中數,另外各級政府債務佔GDP比率將上升至46.9%,不但將創下歷史新高,也比A級國家平均31.8%來的高。
雖然政府試圖在2011年達成平衡的財政預算,但惠譽指出,政府對於赤字平衡的中期目標並不積極,要在2011年達成目標恐怕有困難。
何永燊強調,相對於其它評級相當的國家,台灣的政府債務已相對較高,如果惡化,極有可能對本國貨幣發行人違約評等,有負面影響。
惠譽信評昨(13)日再次確認台灣主權評等,維持六年來的「A+」不變,展望「穩定」。惠譽指出,「即使陳水扁下台也不影響主權評等!」台灣連日來的政治議題,對於信評業者來說似乎不受影響。
惠譽信評最新主權評等報告指出,台灣長期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評等維持「A+」與「AA」。台灣短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等為「F1」,國家評等上限為「AA」,也就是台灣企業機構評等,最高不會超過AA。另外,台灣所有評等展望都為「穩定」。
惠譽信評表示,台灣的主權評等不變,主要是因為有強健的對外財務支持。而連日來的國務機要費案,以及總統陳水扁的去留問題。
惠譽亞洲主權評等部門協理何永燊(Vincent Ho)強調,即使陳總統下台或罷免案過關,惠譽也不會因為單一政治議題,就調降台灣的主權評等。
但台灣的主權評等自2001年來就未做調整,相較於今年調升評等的印度,以及調整為正向展望的香港跟大陸來說,台灣似乎六年來沒有進步跡象。惠譽認為,若要讓評等調升,政府必須試圖讓赤字好轉,另外,兩岸關係也必須有進一步的發展,才有可能調升評等。
何永燊表示,台灣政府試圖在兩年內增加國防預算,這讓信評機構擔心,台灣的赤字將會繼續增加,加上之前提及廢止國統綱領時,兩岸緊張關係一度升高,也阻礙評等調升。
何永燊認為,台灣目前的政治狀況還算穩定,雖然國內風波不斷,但只要能和平解決,對於評等影響都不大。
不過,牽動國際貿易的兩岸關係卻是需要長期關注的議題,何永燊認為,即使開放貿易往來,也必須要對國家財政有幫助,才有可能調升評等。
根據惠譽預估,今年政府赤字佔GDP比率將由去年的3.7%縮小為2.8%,但這樣的比例仍高於主權評等「A」級的中數,另外各級政府債務佔GDP比率將上升至46.9%,不但將創下歷史新高,也比A級國家平均31.8%來的高。
雖然政府試圖在2011年達成平衡的財政預算,但惠譽指出,政府對於赤字平衡的中期目標並不積極,要在2011年達成目標恐怕有困難。
何永燊強調,相對於其它評級相當的國家,台灣的政府債務已相對較高,如果惡化,極有可能對本國貨幣發行人違約評等,有負面影響。
建仔伸卡球 激出投資啟示錄[20061109蘋果日報]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26 下午
掌握6大致勝關鍵 當個股海勝投王
【陳建彰╱台北報導】我國旅美強投王建民,今年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發光發熱,繳出單季19勝6敗佳績,刷新亞洲投手在大聯盟的勝投紀錄;而王建民在美國職棒的發展過程,激發不少投資啟示,投資人若能體認股市「伸卡球」的精髓,也能像王建民一樣,在股海裡克敵制勝,成為投資界勝投王。
發光發熱
王建民在2000年5月與洋基球團簽約,正式進軍美國職棒,不過,初期在小聯盟奮鬥了6年,直到2005年才披上大聯盟戰袍,第1年初試啼聲,就投出8勝5敗的成績,表現讓人驚豔,彷彿股市的潛力股,上演初升段行情。緊接著今年,王建民更繳出19勝佳績,成為大聯盟勝投王,展開主升段行情。
以「總幹事的投資筆記」部落格聞名的黃國華,以10多年的投資經驗,針對王建民在美國職棒的發展歷程,提出6項投資啟示。他認為,投資人若能從王建民孤軍奮鬥到成功的過程,領悟股市投資的道理,未來進行投資,都可有不錯的成績。
不論天賦從頭學起
黃國華表示,王建民在小聯盟奮鬥多年後終於開花結果,帶來的投資啟示是,投資人不管天賦、學歷高低,進入投資領域就得從基本的總體經濟、財報及技術分析學起,這些都是不得不做的苦功。
以上海房市為例,去年第3季上海房市相當熱絡,不少人都搶進,但截至目前為止,上海房市價格已下跌15~20%;今年第1季金磚4國股市最熱,但5、6月跌的最慘的也是金磚4國;7、8月時,市場焦點又轉到能源基金,但目前油價已跌到60美元附近,在在證明投資人一窩蜂追逐熱門商品,往往會買在最高點。
黃國華說,明牌就像大聯盟的明星球員,當你花大筆金錢去買明星球員(熱門股),獲得的回報可能不如預期,如果那些錢都去投資幾個有潛力的選手(潛力股),只要有一個表現跟王建民一樣,就足以回本了。
其次,王建民在美國期間盡量避免受傷,加上球路及戰略的增長,才能投出好成績。投資人也是一樣要先求敗再求勝,要懂得適時停損,只要本金還在,永遠都有獲利的機會。
要先求敗再去求勝
王建民適度減少國際賽出場數及投球量,正是降低受傷機率的關鍵。黃國華說,股票也是一樣,不必天天做,只要抓住中長線節奏,適度進出即可。
至於王建民的伸卡球發威,成為他的致勝武器,相對於股市投資,投資人也可找尋最適合自己或最擅長的方式,照樣可縱橫股海。
王建民在球場展現的自信與沉穩,除了帶給隊友信心,也讓對手感到無比壓力,就像投資人面對繁雜資訊及多空雜陳的股價波動時,首先就是保持冷靜,才不會失去判斷力。
找飆股可遇不可求
此外,王建民不求三振,只求讓對手打不好,黃國華表示,投資人不要想著今天買進就會漲停,而是要選擇那種長線業績良好、趨勢明朗的「漲不停」股票。
黃國華指出,從他的投資經驗來看,只要每年能獲得15~20%的報酬率就很滿足,不敢奢求找到飆股,這種投資機會可遇不可求,一般投資人,因為心態及資訊的問題,投資股票大都賠錢居多,建議若要追求穩健的報酬率,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會是不錯選擇。
對於未來投資主流,他比較看好電子股的「4i」題材,明年包括iPhone、Vista、Wii及Wimax等題材將全面發酵,成為刺激科技產業復甦的殺手級產品,電子股行情相對樂觀。
【陳建彰╱台北報導】我國旅美強投王建民,今年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發光發熱,繳出單季19勝6敗佳績,刷新亞洲投手在大聯盟的勝投紀錄;而王建民在美國職棒的發展過程,激發不少投資啟示,投資人若能體認股市「伸卡球」的精髓,也能像王建民一樣,在股海裡克敵制勝,成為投資界勝投王。
發光發熱
王建民在2000年5月與洋基球團簽約,正式進軍美國職棒,不過,初期在小聯盟奮鬥了6年,直到2005年才披上大聯盟戰袍,第1年初試啼聲,就投出8勝5敗的成績,表現讓人驚豔,彷彿股市的潛力股,上演初升段行情。緊接著今年,王建民更繳出19勝佳績,成為大聯盟勝投王,展開主升段行情。
以「總幹事的投資筆記」部落格聞名的黃國華,以10多年的投資經驗,針對王建民在美國職棒的發展歷程,提出6項投資啟示。他認為,投資人若能從王建民孤軍奮鬥到成功的過程,領悟股市投資的道理,未來進行投資,都可有不錯的成績。
不論天賦從頭學起
黃國華表示,王建民在小聯盟奮鬥多年後終於開花結果,帶來的投資啟示是,投資人不管天賦、學歷高低,進入投資領域就得從基本的總體經濟、財報及技術分析學起,這些都是不得不做的苦功。
以上海房市為例,去年第3季上海房市相當熱絡,不少人都搶進,但截至目前為止,上海房市價格已下跌15~20%;今年第1季金磚4國股市最熱,但5、6月跌的最慘的也是金磚4國;7、8月時,市場焦點又轉到能源基金,但目前油價已跌到60美元附近,在在證明投資人一窩蜂追逐熱門商品,往往會買在最高點。
黃國華說,明牌就像大聯盟的明星球員,當你花大筆金錢去買明星球員(熱門股),獲得的回報可能不如預期,如果那些錢都去投資幾個有潛力的選手(潛力股),只要有一個表現跟王建民一樣,就足以回本了。
其次,王建民在美國期間盡量避免受傷,加上球路及戰略的增長,才能投出好成績。投資人也是一樣要先求敗再求勝,要懂得適時停損,只要本金還在,永遠都有獲利的機會。
要先求敗再去求勝
王建民適度減少國際賽出場數及投球量,正是降低受傷機率的關鍵。黃國華說,股票也是一樣,不必天天做,只要抓住中長線節奏,適度進出即可。
至於王建民的伸卡球發威,成為他的致勝武器,相對於股市投資,投資人也可找尋最適合自己或最擅長的方式,照樣可縱橫股海。
王建民在球場展現的自信與沉穩,除了帶給隊友信心,也讓對手感到無比壓力,就像投資人面對繁雜資訊及多空雜陳的股價波動時,首先就是保持冷靜,才不會失去判斷力。
找飆股可遇不可求
此外,王建民不求三振,只求讓對手打不好,黃國華表示,投資人不要想著今天買進就會漲停,而是要選擇那種長線業績良好、趨勢明朗的「漲不停」股票。
黃國華指出,從他的投資經驗來看,只要每年能獲得15~20%的報酬率就很滿足,不敢奢求找到飆股,這種投資機會可遇不可求,一般投資人,因為心態及資訊的問題,投資股票大都賠錢居多,建議若要追求穩健的報酬率,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會是不錯選擇。
對於未來投資主流,他比較看好電子股的「4i」題材,明年包括iPhone、Vista、Wii及Wimax等題材將全面發酵,成為刺激科技產業復甦的殺手級產品,電子股行情相對樂觀。
利息當生活費 要存款700萬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1:55 上午
老人們現在要籌措每月1萬2000元的生活費比過去困難多了。五、六年前,只要在銀行有300萬元存款,利息錢就夠支應退休基本生活;現在得要700多萬元存款才行。
根據內政部調查,五十幾歲還在工作的老人們,多希望60歲退休。不過,現在除了領月退俸的公務員之後,一般勞工面臨退休都有些恐慌。
老楊七年前退休,當時他領了退休金連同過去的積蓄,總計在銀行裏有800萬元的存款,那時存款利率還有5%,一年利息有40萬元,夫妻兩人一個月只需要2萬元生活費,兩人光吃「利息錢」都還有剩,還能幫忙養小孫子。
現在兩人有些緊張了,因為生活費已膨脹到一個月要2萬4000元,而存款利率降到2%,一年利息錢只有16萬元,如果不想動到本金,每個月得靠兒子貼補約1萬元。
如果想和過去一樣靠吃利息過日子,老揚算一算,兩個人得需要準備1440萬元存款才成,現在要過個經濟無憂的退休生活並不容易。
老揚在想:是向兒子開口好?還是動用自己的本金?因為兒子也曾向他抱怨,得增加自提6%的勞退金,未來才能勉強存夠自己的老年生活費。
兒子是這樣算的,現在每個月薪水5萬元,老闆幫他提薪水的6%作為退休金,30年後剛好60歲,假設每年加薪1%、勞退金的年收益大概維持 1.5%,兒子並不相信勞委會的最低保證收益算法,所以按現行收益計算,60歲後每個月只能領7689元。屆時生活費又會比現在貴,兒子於是還自提6%,合計退休後可月領1萬5000多元。
老揚搖頭想:現在年輕人要過個無憂的老年生活,還真得很努力存錢才行。老揚不太忍心向兒子開口。
【2006/09/12 聯合報】
根據內政部調查,五十幾歲還在工作的老人們,多希望60歲退休。不過,現在除了領月退俸的公務員之後,一般勞工面臨退休都有些恐慌。
老楊七年前退休,當時他領了退休金連同過去的積蓄,總計在銀行裏有800萬元的存款,那時存款利率還有5%,一年利息有40萬元,夫妻兩人一個月只需要2萬元生活費,兩人光吃「利息錢」都還有剩,還能幫忙養小孫子。
現在兩人有些緊張了,因為生活費已膨脹到一個月要2萬4000元,而存款利率降到2%,一年利息錢只有16萬元,如果不想動到本金,每個月得靠兒子貼補約1萬元。
如果想和過去一樣靠吃利息過日子,老揚算一算,兩個人得需要準備1440萬元存款才成,現在要過個經濟無憂的退休生活並不容易。
老揚在想:是向兒子開口好?還是動用自己的本金?因為兒子也曾向他抱怨,得增加自提6%的勞退金,未來才能勉強存夠自己的老年生活費。
兒子是這樣算的,現在每個月薪水5萬元,老闆幫他提薪水的6%作為退休金,30年後剛好60歲,假設每年加薪1%、勞退金的年收益大概維持 1.5%,兒子並不相信勞委會的最低保證收益算法,所以按現行收益計算,60歲後每個月只能領7689元。屆時生活費又會比現在貴,兒子於是還自提6%,合計退休後可月領1萬5000多元。
老揚搖頭想:現在年輕人要過個無憂的老年生活,還真得很努力存錢才行。老揚不太忍心向兒子開口。
【2006/09/12 聯合報】
M型社會來了 [商業週刊第986期]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0:42 上午
作者:曠文琪
「歡迎來到新世界!」這是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最近送給台灣人的一句話;你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你可能已經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
九月底,財經報紙頭條出現斗大標題,英商渣打銀行宣佈,以新台幣四百億元收購新竹商銀。緊接著,十月四日,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又爭相提供高價購併華僑銀行。
同一天傳出,大眾電信也將出售全數股權,交易金額超過新台幣七十億元,爭取卡位的外資包括麥格理、卡萊爾、新橋、高盛等。
不止金融、電信產業,在有線電視市場,過去一年,外資將行情炒高一倍,東森、台灣寬頻、中嘉等一一被外資收購。一波外資軍團正虎視眈眈的登陸台灣。
將鏡頭轉進房地產市場,最讓消費者震驚的是,剛結束的九二八房地產檔期,台北房價創十年新高,天母地區出現挑戰每坪八十萬元關卡的預售豪宅案,內湖區豪宅建案將挑戰每坪五十萬元。
一份「購屋痛苦指數」調查報告顯示,要進駐台北市(三十五坪預售屋),一般民眾平均需十八‧四年不吃不喝。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新聞,其實代表的是台灣經濟與社會板塊的大變動,它正形成一波大海嘯。全球化的趨勢已席捲台灣,隨著購併案越多,人員被精簡的機會越大,更多中產階級將被淘汰,當浪潮落下,台灣的財富將被重新分配,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沒人躲得過。
當世界改變,你還是屬於台灣中間的一群人嗎?以下提供你三個自我檢視的問題:一,房貸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二,你不想結婚更不想養兒育女?三,你為小孩未來的教育經費憂心?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如果其中有一個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代表你已經在這波浪潮中,被淘汰到中低階層而不自知。
九月,《商業週刊》採訪小組飛往日本專訪大前研一。看完我們帶來台灣二十年來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數字後,他送給台灣的第一句話是:「歡迎來到新世界!(Welcome to the new world!)」他說,在這個新世界當中,「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過了這個尖峰,便鮮有機會陞官或加薪。你也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
去年,大前研一針對中產階級消失的現象,以二十年的觀察,寫下了《M型社會》一書,震撼日本,這也是亞洲第一本針對此現象提出全面解決方案的書,小自個人,大至國家,他說,這是關鍵時刻,人們必須擬定新戰略。
關卡:日本八成民眾淪為中下階層
四大證據顯示台灣步上後塵所謂的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根據大前的統計,去年日本已有八成人口,淪入中低收入階層!在這個新形態的社會裡,如果企業與個人都不展開自救,政府又繼續往錯誤的方式施政,惡性循環下,社會的失業率和物價將年年上揚,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整個社會對於未來,都將失去積極性。
事實上,美國比日本更早步入了M型社會。現在,美國最有錢的前一%家庭,只要拿出財富中僅一%的收入,等於社會底層兩千萬家庭的收入總和。攤開台灣的數字,大前研一斷言:「台灣已經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成為M型社會!」
證據一,從一九八○年到去年,台灣依照個人可支配所得五等份分析,最窮與最富的一群人,其財富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七.○三%與七.一二%,但中間族群的財富,成長幅度卻僅六.五八%。
長期觀察台灣貧富差距現象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解讀,這代表台灣中間的族群正在撕裂中,「他們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果不能向上走(成為上流社會),就是往下沉淪(成為下流社會)。」
證據二,台灣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創下二十年來新高,達到六.四三。
證據三,去年,台灣的名目平均薪資年增率低於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這中間的落差代表的是,我們的加薪幅度趕不上物價的漲幅,也就是說,我們的荷包不斷縮水。
再根據主計處發佈的最新統計,過去五年,台灣二十三個縣市中,高達十三個縣市,其家戶的每年可支配所得都是衰退的,例如雲林縣、澎湖縣分別減少一萬九千元與一萬六千元。
證據四,二○○八年,台灣將成為老年化國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八‧六%,超過聯合國標準。這個數據直指,台灣踏入M型社會大門後,就很難回頭。
因為,台灣將陷入老年少子化的困窘,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都是不愛花錢的高齡者,這會使整個社會的財富無法流動,原來的中產階級要賺錢翻身的機會也將變少。
反映在現實生活,每個人的痛苦感開始上升。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自殺是去年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九名,台灣平均每天有十一個人自殺,看精神科門診的人越來越多,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嚴烽彰說,「現在精神科變得很熱門,」他苦笑著,全球化的趨勢越演越烈,他的病患有增無減。
他剛見過一位銀行高階主管,在金控合併風潮下,眼見同事一個個被迫離開,卻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取代,這種危機意識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後,他躲在家裡,不敢去上班,被家人強迫來看診。
也有位在寵物店工作的年輕人,三十多歲,總覺得領的薪水永遠不夠,最後,他開始去幻想未來,刷卡從電視購物買了二十台筆記型電腦,說是以後創業要用的,但要怎麼做,他根本沒有計畫,還沒創業就成為卡奴。這種行為雖然看來令人啼笑皆非,但背後藏著更深的悲哀。
節流:與其寄望政府解決問題 不如自我進行四大意識革命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那永無終止的痛苦感?
意識革命一:別再相信過去的社會常識
大前研一開宗明義要大家拋棄過去的社會常識。以前,景氣不好,日子過得苦,政府就靠降息、提高貨幣供給來刺激經濟,但事實證明,不管是現在的日本或台灣,即使利率都陸續創下世界新低,但,現在是社會與消費心態的結構改變,這套方式並不適用。
「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之所在。」大前研一認為,未來的政府,只會不斷製造更多的負債,企圖向人民徵收更多的稅收,來救助窮人,但這不能根本的解除所有人的痛苦。
因此,大前研一認為,所有人要自救,要忘記過去「只要靜靜的做,就會加薪、陞遷」的價值觀,因為真實的未來,並非如此。
意識革命二:體認收支落差,學習自救
弔詭的是,很多人感覺到痛苦,卻沒有付諸任何行動,因為他們無法接受事實。
林萬億看過太多類似個案,他們雖有工作能力,經濟上卻非常困窘。通常這群人向下滑落時,會經歷四階段的心理,一、試圖掩飾;二、自我催眠未來會東山再起;三、發現做不到後,就會拒絕承認現實;四、最後把自己隔離在原有生活圈之外。
嚴烽彰舉一個病人為例,「本來他是個傳統產業的大老闆,生意失敗了。半年前他坐著賓士車來,其實那輛賓士已經被查封,他只是幫別人顧車,但是他捨不得過去的生活,想要有那個排場,他還是忍不住偶爾跑去高爾夫球場,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林萬億觀察,「關鍵不在於變窮,」而是大家無法接受自己的收入降低,消費與社會生活圈卻仍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中間的落差,就是痛苦來源,這種痛苦又比原來的窮人更深。世新社會心理學助理教授徐富珍指出,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認知失調」。
當台灣富者越富,台北市一個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每月要到十萬元以上,才算是水準之上後,許多薪水還在三、四萬元上下游移的人,就出現這種失調的症狀。
徐富珍舉例,有人會告訴自己這種狀況沒問題,名牌照買、卡照刷,結果成為卡奴。更多人則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失敗無能,永遠買不起自己想買的東西,挫折感越來越深。
但其實,人們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大前研一主張,別再拿過去的尺,來衡量現在的生活。「面對收入減少、負擔增加,生活者必須立刻改革自己的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
《窮得有品味》的作者亞歷山大(Alexander von Schonburg)也呼應此一說法,「變窮,就是優質管理的開始」。當你開始針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做一番檢討時,你可以排出優先順序,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放棄不必要的事物,最後,你可以既節儉,又贏回生活品質。
意識革命三:重新分配有限資源
大前研一就認為,「買房子、車子與投資小孩的教育經費,」這些過去大家認為人生最需要投資的三項事,其實根本沒有必要。
「為什麼大家這麼執著想買房子?這種執著的『購屋信仰』,其實就是人人都認為自己是社會的中堅階層此一意識下的產物。年輕時薪水低無所謂,大家總覺得,反正未來自然會加薪、會升職,就算日子會過得拮据些,在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時候,都一定要編列房貸預算……」
但當你的薪水不再增加時,你還要幫自己背上這麼大的負擔嗎?其實,人要改變心態,只是一念之間。
三十年前,美國也出現所得兩極化,當時美國的消費者心態就產生很大變化,反正花錢也無法擁有車子,乾脆需要的時候再租就好了。事實上,養一輛車加上停車費與維修費用,假設每週才開一兩次,倒不如租車划算。這就跟美國現在很多公寓,都是共用洗衣機的道理相同。
《窮得有品味》一書指出,太多的消費,都是意識形態工業對我們洗腦的結果,比如說,旅行社告訴我們,旅行值得我們追求。但科學早就證明,度假會讓人變笨,如果度假三週,保證智商比出發前降低三%。
但這不代表你就不要旅行,不過,別接受休閒商人規畫的夢想,去找專屬於你自己,真正有辦法實現的夢想。如果旅遊只是走馬看花,那乾脆待在家裡。
大前研一也主張,與其投資金錢在小孩的教育上,不如投資時間。
根據主計處統計,即使再辛苦,台灣的家長每個月都會湊出平均四千元的教育費給孩子。但事實上,「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外包給老師是最糟糕的模式!」大前研一說,教導你小孩的老師,並沒有挫折與社會經驗,他們教導你小孩的價值觀,可能也很有問題,父母與其浪費金錢,倒不如投資時間在小孩身上,把自己當活教材,把社會的殘酷面告訴孩子,磨練他們的求生力。
而且父母辛苦的工作,存錢讓孩子去補習班,反而讓孩子成為外食一族,吃速食食物,健康變差,這些都是無形的成本,在我們重新規畫自己的損益表時,也應該把它盤算在內。
此刻的台灣,從台北、宜蘭、到台東,就有三個家庭嗅到這股氣氛,拋開傳統的中產階級社會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興起「花小錢過快樂生活」的新運動。他們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雖然收入打折,但平均每月支出也大幅降低二五%至六二%,幸福感卻比以前大幅提升三○%以上。
意識革命四:定位要清楚
個人要自救,企業也需要。當中產階級消失後,企業也必須擬定新的銷售戰略。未來,只有兩種客戶,一種是上層階級客戶,他們越來越有錢,也越來越奢華,若鎖定他們,你必須有能力走徹底的奢華路線。
而另一種,也是最大的市場,則是中低階層的客戶,他們的人數逐年暴增,面孔卻和過去的窮人截然不同,他們不吝惜多付一點價格,得到高品質、好感覺與貼心服務的產品,這就是所謂的「新奢華產品」:感覺上流階層、價格下流階層。
這是個既新且龐大的商機,卻也是個嚴酷的考驗,企業必須能夠利用最少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率,從降低庫存、嚴控成本、活用IT設備、重新檢視物流體系的能力,才可能做到。
西班牙成衣品牌Zara,就是活用IT設備很好的例子。Zara被譽為時裝界的「戴爾電腦」,新產品從設計理念到成品上架僅需十天,每年可以提供一萬種以上的商品,客戶每年回購次數平均有十七次。這個品牌很少打折,因為它的產品充滿時尚設計感,但價格卻不高。
Zara有一套縝密的資訊系統,可以迅速串聯全球三千個門市,門市小姐把顧客的愛好與詢問度輸入後,總部可以第一時間判斷新產品趨勢,而立刻反應,不受歡迎的產品一週內立刻下架,以減少庫存。
反觀其他高級品牌,從設計到出貨時間長,商品的週轉率也不高,所以過期貨必須降價四成。而一般平價成衣,則採計畫性一次大量生產,無法跟上時尚,稍有品味的消費者也看不上眼。
「如果用對策略,這將是個贏家通吃的世界,」大前研一說。在M型社會,定位清楚「誰是你的客戶?」後,就成功了一半。
開創:拋棄別人幫你設定的尺 重建自我價值觀,找自己的路
「經濟新浪潮來襲,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改革者,」台大經濟系教授熊秉元也表示,我們或許無力改變大環境,卻有權利決定,自己是觀眾,還是演員。
九月二十九日,台中大坑,純黃的文心蘭在陽光下更耀眼。四十一位有著不同身份的白領族,聚集在此參加農委會推出的園丁計畫,包括多位科技新貴,而從事貿易的莫綠妮,是其中之一。
她說,這幾年供應商全都移往大陸,她的員工人數只剩下十年前的三分之一,營業額少了一半以上,但她不想跟著去大陸,「那裡陷阱太多,我計畫拿儲蓄去當農夫,重新開始。」站在一旁的林先生頻頻點頭,他在公家機關服務,薪水永遠趕不上物價,對未來,他充滿著無力感。
園丁計畫原本提供一個班級、四十個名額,卻出現三千多人爭搶名額的熱況,後來只好多開十七班。雖然在這五天的課程裡,學員們見識到農夫靠天吃飯的風險與辛苦,最後也不一定真的會成為農夫。但是最起碼,他們為自己種下希望的種子。
此外,「這三年來,尋求微型創業的人數是倍數成長,今年,還出現科技人或是中高階的白領,主動諮詢創業的可能。」居家與小型企業(SOHO)協會秘書長張庭庭說。今年,SOHO處理的諮詢案件高達兩千件以上。
大家都在找出路,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也都不會一樣。大前研一說,最重要的是,「拋棄別人幫你設定的尺,重新建立自我價值觀。」當舊舞台謝幕,新舞臺已經升起,你,是否願意給自己再次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歡迎來到新世界!」這是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最近送給台灣人的一句話;你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你可能已經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
九月底,財經報紙頭條出現斗大標題,英商渣打銀行宣佈,以新台幣四百億元收購新竹商銀。緊接著,十月四日,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又爭相提供高價購併華僑銀行。
同一天傳出,大眾電信也將出售全數股權,交易金額超過新台幣七十億元,爭取卡位的外資包括麥格理、卡萊爾、新橋、高盛等。
不止金融、電信產業,在有線電視市場,過去一年,外資將行情炒高一倍,東森、台灣寬頻、中嘉等一一被外資收購。一波外資軍團正虎視眈眈的登陸台灣。
將鏡頭轉進房地產市場,最讓消費者震驚的是,剛結束的九二八房地產檔期,台北房價創十年新高,天母地區出現挑戰每坪八十萬元關卡的預售豪宅案,內湖區豪宅建案將挑戰每坪五十萬元。
一份「購屋痛苦指數」調查報告顯示,要進駐台北市(三十五坪預售屋),一般民眾平均需十八‧四年不吃不喝。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新聞,其實代表的是台灣經濟與社會板塊的大變動,它正形成一波大海嘯。全球化的趨勢已席捲台灣,隨著購併案越多,人員被精簡的機會越大,更多中產階級將被淘汰,當浪潮落下,台灣的財富將被重新分配,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沒人躲得過。
當世界改變,你還是屬於台灣中間的一群人嗎?以下提供你三個自我檢視的問題:一,房貸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二,你不想結婚更不想養兒育女?三,你為小孩未來的教育經費憂心?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如果其中有一個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代表你已經在這波浪潮中,被淘汰到中低階層而不自知。
九月,《商業週刊》採訪小組飛往日本專訪大前研一。看完我們帶來台灣二十年來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數字後,他送給台灣的第一句話是:「歡迎來到新世界!(Welcome to the new world!)」他說,在這個新世界當中,「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過了這個尖峰,便鮮有機會陞官或加薪。你也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
去年,大前研一針對中產階級消失的現象,以二十年的觀察,寫下了《M型社會》一書,震撼日本,這也是亞洲第一本針對此現象提出全面解決方案的書,小自個人,大至國家,他說,這是關鍵時刻,人們必須擬定新戰略。
關卡:日本八成民眾淪為中下階層
四大證據顯示台灣步上後塵所謂的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根據大前的統計,去年日本已有八成人口,淪入中低收入階層!在這個新形態的社會裡,如果企業與個人都不展開自救,政府又繼續往錯誤的方式施政,惡性循環下,社會的失業率和物價將年年上揚,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整個社會對於未來,都將失去積極性。
事實上,美國比日本更早步入了M型社會。現在,美國最有錢的前一%家庭,只要拿出財富中僅一%的收入,等於社會底層兩千萬家庭的收入總和。攤開台灣的數字,大前研一斷言:「台灣已經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成為M型社會!」
證據一,從一九八○年到去年,台灣依照個人可支配所得五等份分析,最窮與最富的一群人,其財富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七.○三%與七.一二%,但中間族群的財富,成長幅度卻僅六.五八%。
長期觀察台灣貧富差距現象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解讀,這代表台灣中間的族群正在撕裂中,「他們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果不能向上走(成為上流社會),就是往下沉淪(成為下流社會)。」
證據二,台灣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創下二十年來新高,達到六.四三。
證據三,去年,台灣的名目平均薪資年增率低於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這中間的落差代表的是,我們的加薪幅度趕不上物價的漲幅,也就是說,我們的荷包不斷縮水。
再根據主計處發佈的最新統計,過去五年,台灣二十三個縣市中,高達十三個縣市,其家戶的每年可支配所得都是衰退的,例如雲林縣、澎湖縣分別減少一萬九千元與一萬六千元。
證據四,二○○八年,台灣將成為老年化國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八‧六%,超過聯合國標準。這個數據直指,台灣踏入M型社會大門後,就很難回頭。
因為,台灣將陷入老年少子化的困窘,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都是不愛花錢的高齡者,這會使整個社會的財富無法流動,原來的中產階級要賺錢翻身的機會也將變少。
反映在現實生活,每個人的痛苦感開始上升。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自殺是去年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九名,台灣平均每天有十一個人自殺,看精神科門診的人越來越多,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嚴烽彰說,「現在精神科變得很熱門,」他苦笑著,全球化的趨勢越演越烈,他的病患有增無減。
他剛見過一位銀行高階主管,在金控合併風潮下,眼見同事一個個被迫離開,卻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取代,這種危機意識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後,他躲在家裡,不敢去上班,被家人強迫來看診。
也有位在寵物店工作的年輕人,三十多歲,總覺得領的薪水永遠不夠,最後,他開始去幻想未來,刷卡從電視購物買了二十台筆記型電腦,說是以後創業要用的,但要怎麼做,他根本沒有計畫,還沒創業就成為卡奴。這種行為雖然看來令人啼笑皆非,但背後藏著更深的悲哀。
節流:與其寄望政府解決問題 不如自我進行四大意識革命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那永無終止的痛苦感?
意識革命一:別再相信過去的社會常識
大前研一開宗明義要大家拋棄過去的社會常識。以前,景氣不好,日子過得苦,政府就靠降息、提高貨幣供給來刺激經濟,但事實證明,不管是現在的日本或台灣,即使利率都陸續創下世界新低,但,現在是社會與消費心態的結構改變,這套方式並不適用。
「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之所在。」大前研一認為,未來的政府,只會不斷製造更多的負債,企圖向人民徵收更多的稅收,來救助窮人,但這不能根本的解除所有人的痛苦。
因此,大前研一認為,所有人要自救,要忘記過去「只要靜靜的做,就會加薪、陞遷」的價值觀,因為真實的未來,並非如此。
意識革命二:體認收支落差,學習自救
弔詭的是,很多人感覺到痛苦,卻沒有付諸任何行動,因為他們無法接受事實。
林萬億看過太多類似個案,他們雖有工作能力,經濟上卻非常困窘。通常這群人向下滑落時,會經歷四階段的心理,一、試圖掩飾;二、自我催眠未來會東山再起;三、發現做不到後,就會拒絕承認現實;四、最後把自己隔離在原有生活圈之外。
嚴烽彰舉一個病人為例,「本來他是個傳統產業的大老闆,生意失敗了。半年前他坐著賓士車來,其實那輛賓士已經被查封,他只是幫別人顧車,但是他捨不得過去的生活,想要有那個排場,他還是忍不住偶爾跑去高爾夫球場,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林萬億觀察,「關鍵不在於變窮,」而是大家無法接受自己的收入降低,消費與社會生活圈卻仍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中間的落差,就是痛苦來源,這種痛苦又比原來的窮人更深。世新社會心理學助理教授徐富珍指出,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認知失調」。
當台灣富者越富,台北市一個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每月要到十萬元以上,才算是水準之上後,許多薪水還在三、四萬元上下游移的人,就出現這種失調的症狀。
徐富珍舉例,有人會告訴自己這種狀況沒問題,名牌照買、卡照刷,結果成為卡奴。更多人則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失敗無能,永遠買不起自己想買的東西,挫折感越來越深。
但其實,人們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大前研一主張,別再拿過去的尺,來衡量現在的生活。「面對收入減少、負擔增加,生活者必須立刻改革自己的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
《窮得有品味》的作者亞歷山大(Alexander von Schonburg)也呼應此一說法,「變窮,就是優質管理的開始」。當你開始針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做一番檢討時,你可以排出優先順序,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放棄不必要的事物,最後,你可以既節儉,又贏回生活品質。
意識革命三:重新分配有限資源
大前研一就認為,「買房子、車子與投資小孩的教育經費,」這些過去大家認為人生最需要投資的三項事,其實根本沒有必要。
「為什麼大家這麼執著想買房子?這種執著的『購屋信仰』,其實就是人人都認為自己是社會的中堅階層此一意識下的產物。年輕時薪水低無所謂,大家總覺得,反正未來自然會加薪、會升職,就算日子會過得拮据些,在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時候,都一定要編列房貸預算……」
但當你的薪水不再增加時,你還要幫自己背上這麼大的負擔嗎?其實,人要改變心態,只是一念之間。
三十年前,美國也出現所得兩極化,當時美國的消費者心態就產生很大變化,反正花錢也無法擁有車子,乾脆需要的時候再租就好了。事實上,養一輛車加上停車費與維修費用,假設每週才開一兩次,倒不如租車划算。這就跟美國現在很多公寓,都是共用洗衣機的道理相同。
《窮得有品味》一書指出,太多的消費,都是意識形態工業對我們洗腦的結果,比如說,旅行社告訴我們,旅行值得我們追求。但科學早就證明,度假會讓人變笨,如果度假三週,保證智商比出發前降低三%。
但這不代表你就不要旅行,不過,別接受休閒商人規畫的夢想,去找專屬於你自己,真正有辦法實現的夢想。如果旅遊只是走馬看花,那乾脆待在家裡。
大前研一也主張,與其投資金錢在小孩的教育上,不如投資時間。
根據主計處統計,即使再辛苦,台灣的家長每個月都會湊出平均四千元的教育費給孩子。但事實上,「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外包給老師是最糟糕的模式!」大前研一說,教導你小孩的老師,並沒有挫折與社會經驗,他們教導你小孩的價值觀,可能也很有問題,父母與其浪費金錢,倒不如投資時間在小孩身上,把自己當活教材,把社會的殘酷面告訴孩子,磨練他們的求生力。
而且父母辛苦的工作,存錢讓孩子去補習班,反而讓孩子成為外食一族,吃速食食物,健康變差,這些都是無形的成本,在我們重新規畫自己的損益表時,也應該把它盤算在內。
此刻的台灣,從台北、宜蘭、到台東,就有三個家庭嗅到這股氣氛,拋開傳統的中產階級社會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興起「花小錢過快樂生活」的新運動。他們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雖然收入打折,但平均每月支出也大幅降低二五%至六二%,幸福感卻比以前大幅提升三○%以上。
意識革命四:定位要清楚
個人要自救,企業也需要。當中產階級消失後,企業也必須擬定新的銷售戰略。未來,只有兩種客戶,一種是上層階級客戶,他們越來越有錢,也越來越奢華,若鎖定他們,你必須有能力走徹底的奢華路線。
而另一種,也是最大的市場,則是中低階層的客戶,他們的人數逐年暴增,面孔卻和過去的窮人截然不同,他們不吝惜多付一點價格,得到高品質、好感覺與貼心服務的產品,這就是所謂的「新奢華產品」:感覺上流階層、價格下流階層。
這是個既新且龐大的商機,卻也是個嚴酷的考驗,企業必須能夠利用最少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率,從降低庫存、嚴控成本、活用IT設備、重新檢視物流體系的能力,才可能做到。
西班牙成衣品牌Zara,就是活用IT設備很好的例子。Zara被譽為時裝界的「戴爾電腦」,新產品從設計理念到成品上架僅需十天,每年可以提供一萬種以上的商品,客戶每年回購次數平均有十七次。這個品牌很少打折,因為它的產品充滿時尚設計感,但價格卻不高。
Zara有一套縝密的資訊系統,可以迅速串聯全球三千個門市,門市小姐把顧客的愛好與詢問度輸入後,總部可以第一時間判斷新產品趨勢,而立刻反應,不受歡迎的產品一週內立刻下架,以減少庫存。
反觀其他高級品牌,從設計到出貨時間長,商品的週轉率也不高,所以過期貨必須降價四成。而一般平價成衣,則採計畫性一次大量生產,無法跟上時尚,稍有品味的消費者也看不上眼。
「如果用對策略,這將是個贏家通吃的世界,」大前研一說。在M型社會,定位清楚「誰是你的客戶?」後,就成功了一半。
開創:拋棄別人幫你設定的尺 重建自我價值觀,找自己的路
「經濟新浪潮來襲,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改革者,」台大經濟系教授熊秉元也表示,我們或許無力改變大環境,卻有權利決定,自己是觀眾,還是演員。
九月二十九日,台中大坑,純黃的文心蘭在陽光下更耀眼。四十一位有著不同身份的白領族,聚集在此參加農委會推出的園丁計畫,包括多位科技新貴,而從事貿易的莫綠妮,是其中之一。
她說,這幾年供應商全都移往大陸,她的員工人數只剩下十年前的三分之一,營業額少了一半以上,但她不想跟著去大陸,「那裡陷阱太多,我計畫拿儲蓄去當農夫,重新開始。」站在一旁的林先生頻頻點頭,他在公家機關服務,薪水永遠趕不上物價,對未來,他充滿著無力感。
園丁計畫原本提供一個班級、四十個名額,卻出現三千多人爭搶名額的熱況,後來只好多開十七班。雖然在這五天的課程裡,學員們見識到農夫靠天吃飯的風險與辛苦,最後也不一定真的會成為農夫。但是最起碼,他們為自己種下希望的種子。
此外,「這三年來,尋求微型創業的人數是倍數成長,今年,還出現科技人或是中高階的白領,主動諮詢創業的可能。」居家與小型企業(SOHO)協會秘書長張庭庭說。今年,SOHO處理的諮詢案件高達兩千件以上。
大家都在找出路,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也都不會一樣。大前研一說,最重要的是,「拋棄別人幫你設定的尺,重新建立自我價值觀。」當舊舞台謝幕,新舞臺已經升起,你,是否願意給自己再次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レミオロメン-粉雪 [1リットルの涙插曲]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1:05 上午
粉雪舞う季節はいつもすれ違い
人混みに紛れても同じ空見てるのに
風に吹かれて 似たように凍えるのに
僕は君の全てなど知ってはいないだろう
それでも一億人から君を見つけたよ
根拠はないけど本気で思ってるんだ
些細な言い合いもなくて同じ時間を生きてなどいけない
素直になれないなら 喜びも悲しみも虚しいだけ
粉雪 ねえ 心まで白く染められたなら
二人の孤独を分け合う事が出来たのかい
僕は君の心に耳を押し当てて
その声のする方へすっと深くまで
下りてゆきたい そこでもう一度会おう
分かり合いたいなんて 上辺を撫でていたのは僕の方
君のかじかんだ手も 握りしめることだけで繋がってたのに
粉雪 ねえ 永遠を前にあまりに脆く
ざらつくアスファルトの上シミになってゆくよ
粉雪 ねえ 時に頼りなく心は揺れる
それでも僕は君のこと守り続けたい
粉雪 ねえ 心まで白く染められたなら
二人の孤独を包んで空にかえすから
作詞/作曲:藤巻亮太
譯:
細雪飛舞的季節裡 我倆總是擦身而過
就算在紛亂人潮中 看著同一片天空
就算如同被風吹打一般地寒冷徹骨
或許 我還不知道妳的一切吧
即使如此 還是從一億人裡面發現妳了喲
雖然無憑無據 我還是真的這麼認為
若連一些小爭執都沒有而生存在同樣的時間下 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能坦白 喜悅與悲傷都只是空虛一場
細雪啊 若你能連心都染成白色的話
那麼分擔我倆的孤獨你也可以嗎
我將耳朵貼近妳心臟
直到聲音發出的最深處
希望能一直潛下去 在那裡再見一次面吧
想要互相了解 卻只了解到表面的我
明明只要緊握住妳那雙凍僵的手就能互相結合了啊
細雪啊 在永恆面前一切都極度脆弱
就連粗糙的柏油路也漸漸結凍了喲
細雪啊 有時候我的心裡總會不自禁地動搖
既使如此我還是想繼續守護著妳
細雪啊 若你能連心都染成白色的話
那請將我倆的孤獨帶回空中吧
人混みに紛れても同じ空見てるのに
風に吹かれて 似たように凍えるのに
僕は君の全てなど知ってはいないだろう
それでも一億人から君を見つけたよ
根拠はないけど本気で思ってるんだ
些細な言い合いもなくて同じ時間を生きてなどいけない
素直になれないなら 喜びも悲しみも虚しいだけ
粉雪 ねえ 心まで白く染められたなら
二人の孤独を分け合う事が出来たのかい
僕は君の心に耳を押し当てて
その声のする方へすっと深くまで
下りてゆきたい そこでもう一度会おう
分かり合いたいなんて 上辺を撫でていたのは僕の方
君のかじかんだ手も 握りしめることだけで繋がってたのに
粉雪 ねえ 永遠を前にあまりに脆く
ざらつくアスファルトの上シミになってゆくよ
粉雪 ねえ 時に頼りなく心は揺れる
それでも僕は君のこと守り続けたい
粉雪 ねえ 心まで白く染められたなら
二人の孤独を包んで空にかえすから
作詞/作曲:藤巻亮太
譯:
細雪飛舞的季節裡 我倆總是擦身而過
就算在紛亂人潮中 看著同一片天空
就算如同被風吹打一般地寒冷徹骨
或許 我還不知道妳的一切吧
即使如此 還是從一億人裡面發現妳了喲
雖然無憑無據 我還是真的這麼認為
若連一些小爭執都沒有而生存在同樣的時間下 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能坦白 喜悅與悲傷都只是空虛一場
細雪啊 若你能連心都染成白色的話
那麼分擔我倆的孤獨你也可以嗎
我將耳朵貼近妳心臟
直到聲音發出的最深處
希望能一直潛下去 在那裡再見一次面吧
想要互相了解 卻只了解到表面的我
明明只要緊握住妳那雙凍僵的手就能互相結合了啊
細雪啊 在永恆面前一切都極度脆弱
就連粗糙的柏油路也漸漸結凍了喲
細雪啊 有時候我的心裡總會不自禁地動搖
既使如此我還是想繼續守護著妳
細雪啊 若你能連心都染成白色的話
那請將我倆的孤獨帶回空中吧
6球團爭取 役男打職棒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7:27 下午
【姚瑞宸╱台北報導】
促成開放役男球員打職棒,對現在的中華職棒來說,比是否繼續維持「二軍制度」更為重要。
「要思考我們要的是什麼。」中職秘書長李文彬引用會長趙守博談話指出,「取消二軍」或「退回代訓」沒有在昨天的臨時常務理事會中進行討論,重點反而是如何擴充兵源,「役男球員可以出國打美日職棒,接受代訓的球員應該也可以比照辦理。」他說,讓役男打職棒是目的,剩下要思考的是用什麼方法達成,至於二軍問題,6隊狀況不盡相同沒有討論。
體委會委託中職代訓時,曾允諾提供每名代訓選手每年20萬元的補助經費,今年因預算不足逕行減半,造成各隊不小的壓力負擔,中職將建請恢復應有的補助款項,使代訓制度能繼續。聯盟也將主動和國防部溝通,討論開放役男打職棒的可能性。
中華職棒臨時常務理事會6決議
促成開放役男球員打職棒,對現在的中華職棒來說,比是否繼續維持「二軍制度」更為重要。
「要思考我們要的是什麼。」中職秘書長李文彬引用會長趙守博談話指出,「取消二軍」或「退回代訓」沒有在昨天的臨時常務理事會中進行討論,重點反而是如何擴充兵源,「役男球員可以出國打美日職棒,接受代訓的球員應該也可以比照辦理。」他說,讓役男打職棒是目的,剩下要思考的是用什麼方法達成,至於二軍問題,6隊狀況不盡相同沒有討論。
體委會委託中職代訓時,曾允諾提供每名代訓選手每年20萬元的補助經費,今年因預算不足逕行減半,造成各隊不小的壓力負擔,中職將建請恢復應有的補助款項,使代訓制度能繼續。聯盟也將主動和國防部溝通,討論開放役男打職棒的可能性。
中華職棒臨時常務理事會6決議
- 6隊一致希望政府將中華職棒列為「運動彩券」標的物
- 委託會長趙守博繼續與緯來洽談轉播權利金續約事宜
- 委託La new熊董事長劉保佑、誠泰Cobras總經理趙士強及會計師,研擬獎勵體育投資賦稅減免優惠方案
- 爭取恢復原有代訓費用,與政府相關單位溝通開放役男打職棒可能性
- 發函台北市政府,爭取未來以「公益用途」進入巨蛋打職棒比賽
- 6隊嚴加內部控管
企業西進 何壽川:銀行該跟去 [20061016中國時報]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1:24 上午
台灣產業結構變化迅速,服務業已是主流,金融業更是服務業中最 重要的龍頭。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表示,以英商渣打銀行為例,有 八成以上獲利來自海外。全球化是必須走的路,台灣的銀行不能困在 島內而自滿,而踏出去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區域性金融機構的角色。
永豐金底下兩家銀行,北商銀與建華銀即將在11月13日合併,何壽 川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個跳躍是一大策略,為一家歷史久的銀行 與另一家新興金控,共同打入國際市場、躋身區域金融機構的快速方 法。
從「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台北國 際商業銀行」到「永豐金控」,北商銀擺脫企銀悲情,走出不一樣的 坦途。何壽川打趣說,首先要非常感謝政府,把台北區中小企銀限制 在台北,沒有跑到中南部、沒擴充得那麼厲害,所以在資產品質上, 就相對的比其他企銀機構好很多。
儘管如此,對何壽川而言,眼見過去數十年來國內生產毛額(GDP) 結構大幅改變,工業對GDP的貢獻,從1991年佔GDP40%一路下滑到20 05年的24.6%,服務業卻逆勢走高到2005年的逾73%。台灣的產業結構 已經是以服務為主,這是非常重大的轉變。
何壽川說,如今服務業對GDP貢獻七成以上,金融業更是服務業的 龍頭,佔GDP13.5%;金融業當然有必要帶頭從事全球化與區域性布局 ,政府如果能從這觀點來看兩岸關係,會比較坦然。
他認為,這不是兩岸關係要不要進一步發展、該不該進一步發展的 問題,而是現在是全球化的過程,任何一個違反全球化的企業,其實 都賺不到錢。政府部門應該了解問題的嚴重性。
銀行主要客戶都外移到大陸去,銀行服務台商,卻無法隨著客戶的 腳步西進。何壽川表示,台商客戶主力群都在大陸,不去大陸的話, 還是沒有辦法全力照顧到現有的客戶,同時在未來的發展上也受到限 制。很多人說可以到東南亞去,但台商的主力並沒有放在東南亞。
北商銀創辦五十多年來,年年都賺錢。就像永豐餘造紙一樣,年年 有錢分配給股東,成了永豐金對外舉辦法說時,向外資宣傳的一項珍 貴「商譽」。
何壽川說,永豐餘何家走過戰亂,特別珍惜安定的生活,相信開銀 行就是要規矩,因為政府的手永遠在你的頭上,雖然兩岸政策大門未 開,仍將積極擴張香港與澳門通路據點,為服務大陸台商、躋身區域 型金融機構努力。
謝錦芳、陳怡慈、劉宗志/專訪
永豐金底下兩家銀行,北商銀與建華銀即將在11月13日合併,何壽 川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個跳躍是一大策略,為一家歷史久的銀行 與另一家新興金控,共同打入國際市場、躋身區域金融機構的快速方 法。
從「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台北國 際商業銀行」到「永豐金控」,北商銀擺脫企銀悲情,走出不一樣的 坦途。何壽川打趣說,首先要非常感謝政府,把台北區中小企銀限制 在台北,沒有跑到中南部、沒擴充得那麼厲害,所以在資產品質上, 就相對的比其他企銀機構好很多。
儘管如此,對何壽川而言,眼見過去數十年來國內生產毛額(GDP) 結構大幅改變,工業對GDP的貢獻,從1991年佔GDP40%一路下滑到20 05年的24.6%,服務業卻逆勢走高到2005年的逾73%。台灣的產業結構 已經是以服務為主,這是非常重大的轉變。
何壽川說,如今服務業對GDP貢獻七成以上,金融業更是服務業的 龍頭,佔GDP13.5%;金融業當然有必要帶頭從事全球化與區域性布局 ,政府如果能從這觀點來看兩岸關係,會比較坦然。
他認為,這不是兩岸關係要不要進一步發展、該不該進一步發展的 問題,而是現在是全球化的過程,任何一個違反全球化的企業,其實 都賺不到錢。政府部門應該了解問題的嚴重性。
銀行主要客戶都外移到大陸去,銀行服務台商,卻無法隨著客戶的 腳步西進。何壽川表示,台商客戶主力群都在大陸,不去大陸的話, 還是沒有辦法全力照顧到現有的客戶,同時在未來的發展上也受到限 制。很多人說可以到東南亞去,但台商的主力並沒有放在東南亞。
北商銀創辦五十多年來,年年都賺錢。就像永豐餘造紙一樣,年年 有錢分配給股東,成了永豐金對外舉辦法說時,向外資宣傳的一項珍 貴「商譽」。
何壽川說,永豐餘何家走過戰亂,特別珍惜安定的生活,相信開銀 行就是要規矩,因為政府的手永遠在你的頭上,雖然兩岸政策大門未 開,仍將積極擴張香港與澳門通路據點,為服務大陸台商、躋身區域 型金融機構努力。
謝錦芳、陳怡慈、劉宗志/專訪
透過設子行 國銀可望直接登陸 [20061016中時電子報]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1:00 上午
本國銀行到大陸設分支機構露新曙光!中國預計大陸在11月修正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允許含台資銀行在內的外商到大陸設子行,資本額十億人民幣,因子行比起分行,與母公司財務連結度低,對我政府而言,可有效降低擔心的債留台灣的疑慮。金管會官員對此表示開放的態度。
永豐金副執行長游國治表示,月前到成都參加研討會時,中共銀監會官員曾經詢問台灣的銀行業者到大陸設子行的看法。據悉,中共官員針對我國目前在大陸設有辦事處的七家本國銀行代表,近期持續均密集詢問有關政策建言。
金管會表示樂觀其成
游國治說,本國銀行目前最大困難是,在大陸的七家國銀辦事處遲遲無法升格成分行,阻礙我國銀行國際化及未來成長空間,而此一可望開放的子行申設政策,雖然資本額較高,但對我國政府而言,較能接受。
他解釋,子行被視同當地銀行,可收受當地存款、並根據收受的存款再貸放出去,具有獨立的法人人格,財務與母國的銀行連結性低。
對此,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表示,的確有聽到大陸研議開放有關政策。金管會政策立場開放,一旦大陸政策具體成形,將在尊重陸委會職權下,評估開放的可行性。
張秀蓮說,子行相較於分行,與母國財務連結性的確較小,當分行發生虧本,因分行跟母行被視為同一個法人,母行須一直匯錢過去填補虧損。
張秀蓮說,菲律賓首都銀行在台分行營運虧損,我國主管機關會要求首都銀行,須從菲律賓匯錢過來,但如果是子行的話,子行股東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增資。
舉例而言,當子行的股東、也就是母國的金融機構,決定要讓子行倒閉,就可以不必增資,但如果不要讓子行倒閉,就可以繼續增資,因為母國的機構可以自行決定,子行的金融防火強功能比分行要強。
國銀到大陸設子行是否須以兩岸金融監理協定為前提?張秀蓮說,不論子行或母行,金融監理備忘錄(MOU)並非必備前提條件,以國銀到美國或到越南設子行或分行為例,台灣跟美國或台灣跟越南之間,形式上就沒簽官方金融監理備忘錄。
惟張秀蓮強調,兩國雖然可以沒有官方金融監理協定,但實質上,一定要有監理資訊交流管道存在,例如書面或類似MOU的安排。游國治則建議,國內業者曾向大陸銀監會建議,可比照港澳模式規避一中問題。
至於設立門檻方面,游國治說,根據大陸規劃,外商設子行要十億人民幣、分行只要兩億人民幣,惟子行資本額只有十億人民幣,最初成立時,可作的放款規模不大,長期而言,子行的母國股東,須持續對子行增資,以擴大營運規模。
陳怡慈/台北報導 2006-10-16 03:50
永豐金副執行長游國治表示,月前到成都參加研討會時,中共銀監會官員曾經詢問台灣的銀行業者到大陸設子行的看法。據悉,中共官員針對我國目前在大陸設有辦事處的七家本國銀行代表,近期持續均密集詢問有關政策建言。
金管會表示樂觀其成
游國治說,本國銀行目前最大困難是,在大陸的七家國銀辦事處遲遲無法升格成分行,阻礙我國銀行國際化及未來成長空間,而此一可望開放的子行申設政策,雖然資本額較高,但對我國政府而言,較能接受。
他解釋,子行被視同當地銀行,可收受當地存款、並根據收受的存款再貸放出去,具有獨立的法人人格,財務與母國的銀行連結性低。
對此,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表示,的確有聽到大陸研議開放有關政策。金管會政策立場開放,一旦大陸政策具體成形,將在尊重陸委會職權下,評估開放的可行性。
張秀蓮說,子行相較於分行,與母國財務連結性的確較小,當分行發生虧本,因分行跟母行被視為同一個法人,母行須一直匯錢過去填補虧損。
張秀蓮說,菲律賓首都銀行在台分行營運虧損,我國主管機關會要求首都銀行,須從菲律賓匯錢過來,但如果是子行的話,子行股東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增資。
舉例而言,當子行的股東、也就是母國的金融機構,決定要讓子行倒閉,就可以不必增資,但如果不要讓子行倒閉,就可以繼續增資,因為母國的機構可以自行決定,子行的金融防火強功能比分行要強。
國銀到大陸設子行是否須以兩岸金融監理協定為前提?張秀蓮說,不論子行或母行,金融監理備忘錄(MOU)並非必備前提條件,以國銀到美國或到越南設子行或分行為例,台灣跟美國或台灣跟越南之間,形式上就沒簽官方金融監理備忘錄。
惟張秀蓮強調,兩國雖然可以沒有官方金融監理協定,但實質上,一定要有監理資訊交流管道存在,例如書面或類似MOU的安排。游國治則建議,國內業者曾向大陸銀監會建議,可比照港澳模式規避一中問題。
至於設立門檻方面,游國治說,根據大陸規劃,外商設子行要十億人民幣、分行只要兩億人民幣,惟子行資本額只有十億人民幣,最初成立時,可作的放款規模不大,長期而言,子行的母國股東,須持續對子行增資,以擴大營運規模。
陳怡慈/台北報導 2006-10-16 03:50
行動電話 印度窮人翻身利器 [20061016經濟日報]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0:49 上午
從經濟和生活中的每一方面來看,行動電話都在印度掀起驚人巨變,為千百萬企業主和窮人帶來利潤、生產力和經濟力量,也使印度變成世界成長最快的行動電話市場。
2000年初,印度只有160萬個行動電話用戶,今天已經暴增到1.25億個,每個月還新增600萬個用戶,產業分析師預測,四年內,印度11億人口中,幾乎半數都會擁有手機。
這種爆炸性成長代表更大的市場、更多的價格資訊、與數以億計的手機新用戶。
手機為印度一天只賺1美元的工人帶來財富,激發牧羊人、三輪車夫的企業精神,甚至激起像特技演員一樣爬上椰子樹採收椰子的工人企業精神。
密西根大學印度裔財經教授普拉哈拉指出,手機改變了整個社會的動力和大家的生活。「貧窮的原因之一是缺少資訊,手機讓窮人得到跟中產階級一樣多的資訊。」印度偏僻地方農民利用世界上最便宜的費率--一分鐘不到一美分,就可以查出自己所生產農產品的價格,可以打電話到附近的所有市場,找到最划得來的交易,也可以利用手機的網際網路功能,了解全球趨勢,知道倫敦或芝加哥的南瓜或香蕉的價格。
印度農民可以用手機相機,拍攝農作物害蟲的照片,再用手機送請生物學家辨認、提出防蟲之道。在都市裡,以前油漆工、木匠、水電工要挨家挨戶詢問找工作做,現在滿手都是工作,因為顧客打手機立刻就可以找到他們。
在八成人口每天生活費不到2美元的印度,手機變成了窮人的電話。從手機對千百萬印度漁民的影響,買魚,漁民的生活跟過去再也不同了。
記者(編譯劉道捷/綜合華盛頓十五日外電報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