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到日本推銷台灣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但台灣投資大陸的限制也引發日本人的關注。
金管會拜訪日本交流協會時就被問到:為何台灣要限制企業投資大陸不得超過淨值40%?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投資大陸占盡便宜,外資不瞭解台灣為何要自我設限。
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回答說,「有一些政治因素要克服」,對於這類敏感議題無法多說。
這次證交所與大和證券在日本舉辦的台灣投資論壇,因為時間緊湊並無開放問答,無法得知與會機構投資者的意見。不過,在一對一面談(ono-on-one)中,略知日方投資機構對台灣的期待。
代表台灣參加一對一面談的證期局長吳當傑表示,日本投資者主要仍希望台灣主管機關多放鬆限制,舉例來說,投資者交割的時間,建議可以延後到T+2;其次,建議外資進入台灣市場時,不需要去證交所註冊登記,以節省開戶交易時間。
另外,有一些追求高收益的外資,等不及台灣企業一年開一次股東會、僅分配一次盈餘,建議可以改為半年分配一次盈餘。吳當傑說,公司法規定一年一次,如果要改為半年一次還要修法,但外資既然這樣反映,金管會將與經濟部溝通。
此外,金管會接受日本媒體的訪問,日本媒體也問到:台灣到底有何利基可以讓日資願意投資台灣?其次,台灣相較於金磚四國,是否有更多的優勢?金管會的回答主要在於台灣具有國際化的科技業、企業有穩定的獲利、本益比有成長空間、有投資者保護法與資訊透明化措施等。
大和國泰證券總經理張志良表示,日本投資者仍然較關注中國大陸,較少注意台灣市場。以大和在日本發行的中國基金,1,000億日幣的額度在一周內全部募滿。不過,大和也發行亞洲基金,其中台股占三成,希望透過台灣來日本宣傳的機會,讓日本投資者多認識台灣市場。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報導/20060913】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發表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