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連動債存保不保障

七日各大報刊登以金管會主委施俊吉、財政部長何志欽、央行總裁彭准南聯合署名的廣告,寫著「中華銀行已由政府接管,成為政府的銀行,各種存款、金額不論大小,由國庫全額擔保」,讓許多的中華銀行客戶,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分散存款 是一定要的

台灣儲蓄率高,很多人習慣把錢放在銀行生利息,不過,每次遇到有銀行發生異常提領,甚至擠兌,又有人開始問「如果銀行真的出狀況,該怎麼辦?」。銀行主管建議,存款戶第一步慎選往來銀行,不要只圖高利率,其次也要有風險分散的概念。

銀行主管指出,金融機構均有加入「存款保險」的保障機制,每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金融機構的存款,都有最高一百萬元的存款限額保障,在同一家銀行不同分行開了多個戶頭,理賠上限也是一百萬元。

結構型商品 排除保障

而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存款,均屬於「存款保險」的保障範圍。目前「存款保險」機制受保障的存款種類,包括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儲蓄存款、郵政儲金等(見表)。

此外,「外幣存款」不在存款保險的保障範圍之內,而主管機關也規定,自去年七月一日以後,結構型商品中「定期存款」部分,也都不屬於存款保險標的,不受存款保險保障,「結構型商品」指的是一種結合固定收益商品(例如定期存款或債券)與衍生性金融商品(例如選擇權)的組合式商品交易,商品可以連結的標的包括利率、匯率、股價、指數等。

中央存保公司表示,存款保險基本上保障的就是「存款」,但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投資型保單、連動債、衍生性金融商品等,原本便不屬於存款保險的範圍,也不受到存款保險保障。

資產多元配置 防不測

不過,由於中華銀行已經由政府「金融重建基金」(RTC)接手,民眾大可不必擔心,因為政府已經信心喊話表示「各種存款、金額不論大小,由國庫全額擔保」。中央存保總經理陳戰勝表示,受到RTC接手的銀行,其存款戶不論金額高低,都可獲得「全額保障」。

雖然台灣的金融機構發佈還沒有一家「倒」過,但未來銀行不會倒的神話不一定繼續存在。而每當有銀行傳出問題,總是讓存款戶擔心,且面臨定存解約損失利息的兩難,銀行主管建議,對於存款戶而言,有兩個基本作法,可以降低這種擔心。

第一,就是慎選體質健全的往來銀行,第二,是把存款分散存放在不同金融機構裡。只要挑選往來銀行,且分散風險存放,定存族仍可以「永保安康」!

永豐銀行財富管理主管建議,民眾可將每家銀行的存款總額除控制在一百萬以內做風險分散,做好了風險控管的基本工作後,就不須因噎廢食,把注意力都放在資金保存的安全性上,在理財上,找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作適當的資產配置,建立最佳的投資組合才是最重要的。

2 發表意見:

陸小昂 提到...
1/08/2007 9:57 下午

這篇真是名副其實的消毒文,不過裡面還是有好的資訊在,大家還是可以多做參考滴。

陸小昂 提到...
1/10/2007 1:00 下午

下面補充的其實不只是針對銀行,任何的投資理財部分都要注意到一點:高利率其實也是高風險的代表,任何理財就連銀行都要注意了,更何況是其他的投資?

但,也不是叫我們從此就不做理財投資,不做的話我們的錢遲早隨著時間而被物價上漲所稀釋,如果隨著平均2%的物價上漲幅度來算,現在的100萬十年後只剩下81萬多,如此下去效果跟複利一樣的驚人-只不過是不好的結果-。

因此我們還是要理財投資-一個全民運動-!理財投資第一步,就先從保本規劃開始,以此前提再做其他的投資規劃,這樣又保本又有投資的高獲利,加上投資目標的多樣性-不論選產品、選市場、還是選產業-來分散掉全押的風險,如果有這方面的認識,那恭喜大家有了正確觀念的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針對個人的風險承受度或希望的報酬再作規劃囉!

下面連結是最夯的中華商銀相關新聞:
中華銀教訓》利率追高 注意銀行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