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機制退場 卡債風暴尚未平息[20070105聯合]

卡債風暴下,銀行給信用卡持卡人的好康一再縮水,持卡人的「剪卡」量也大增。去年台灣每人持有的信用卡平均持卡數,因而由4.5張降到3張。

無擔保債務協商機制去年底已經退場,根據金管會統計,受理債務協商案件為22萬多件,這與外界預期的卡債族人數在40到50萬人左右,有一大段差距。銀行業者推斷,這些未申請協商的卡債族,是在等待「新破產法」完成立法。

銀行業者說,銀行公會的債務協商平台去年運作了一年,但很多債務人,還是認為還款條件太苛,乾脆不還錢,他們擺明了就是要等「新破產法」通過,再聲請適用破產法,進入短則4年、長則6年的債信「更生期」。「新破產法」指的是目前正在立法院審查的「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草案」。

面對這些收不回來的卡債,銀行還是要在金管會規定的期限前,打掉這些呆帳。

去年前11個月,信用卡加上現金卡已全面轉呆金額,共1533億多元,以進入協高機制的每筆債務平均147萬元計算,約還有10萬多人,信用已經破產,但卻猶在債務協商平台之外。債務協商平台熄燈,並不代表卡債問題已全面解決。

也有銀行認為,這些沒進入債務協商的債務人,平均欠款金額會高於已進入協商者,估計這些人的每筆債務至少在180多萬元。不過即使以較高的每人欠債180萬元計算,也還有8.5萬名卡債族沒有利用協商機制來規畫還債。

在保全業服務的朱先生,就是一名在等「新破產法」的卡債族,他說,過去4年,他辦了10幾張現金卡和信用卡,因為不斷以卡養卡,他的總負債金額最後高達190萬元,光是要付的利息就有120萬多元。

朱先生說,雙卡風暴延燒後,所有銀行馬上停止他10多張雙卡,他和最大的債權銀行進行協商,但銀行要他還錢的利率高達12.99%,本金加利息每個月要還3.5萬元,比他的月薪還高,他根本還不起。

朱先生說,因為債權銀行始終不願降低還款標準,所以,他最後選擇不加入債務協商,債務也越滾越大,現在大概已經欠銀行250多萬元。

朱先生說,金管會宣稱「卡債族」已經沒有了,但像他這樣還沒進入債務協商的卡債族其實「很多很多」,但大家不是存心要賴帳,實在是根本沒能力還錢。朱先生說,很多債務人都希望新破產法能趕快立法,因為透過破產法,也許有卡債族朋友可從債務黑洞中重新出發。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0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