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聖經】作者黃培源曾經說過:「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又說︰「每年提撥一萬四千元,放在投資報酬率20%的標的物上,經過四十年複利滾存後,你將享有一億的資產!」每年只存14,000元,40年不過存56萬,就能變成一億的資產,可見金錢的魔法師便是「複利」這個東西。因此,愛因斯坦說過:「這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複利!」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經濟景氣好的時候,不管是閒錢投資或者負債投資,都可以因為市場過熱,而運用本金進行各種套利,此時都可以暢言人生因夢想而偉大,所以資本市場就有了各種新興名詞,如網路泡沫前的「本夢比」等等。如今「幻滅是成長的開始」,原來要用20年發展的產業,卻在五年內用想像的方式,配合高科技發展的搏命演出,幾乎把原來努力於傳統產業的人們,帶入一種困境,到底是「知識經濟」重要,還是「經驗經濟」重要?
如今,大家可以喘口氣了,因為泡沫化的網路,已經開始悄悄的內化在傳統產業上,這可以從電子郵件的普及開始談起,原來高科技的存在價值,是源於我們將面臨怎麼樣的生活,如果我們不曾準備過怎麼樣的生活,那麼所謂研發的新科技,只不過是一堆昂貴的「垃圾」而已,而終究,人們對「垃圾」是不會有興趣的。
因此,二十一世紀的經濟觀,理財觀或投資觀應該擺在「什麼是對我們人生將有重要貢獻的」角度上思考,科技除了享樂主義外,別忘了生活與生命的「價值主義」,我相信未來的資金應該會流向「生活工業」與「生命工業」,因為那跟人的「便利」與「尊嚴」有關,科技的生活不是冷冰的生活,科技的生命也不是只是延續生命,相信沒有人願意躲在便利的房屋裡終老一生,也不會有人願意用殘障的肢體活過200歲,所以,未來科技的發展主流,反而會更傾向於提升「食衣住行」與「生老病終」的基本需求、而非與民生生活、養生續命無關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們可以遵循的知識經濟方向!
不論現在的景氣是好是壞,我們都要小心運用金錢,任何一個富翁都是從少變多,從無積有,慎選標的物,動手做投資,然後長期持有,當然投資有風險,但不投資的風險更大,因為投資的知識是需要長時間累積,以免我們年紀大時,在銀行存了一筆金錢,卻因為不曾投資過而誤信人言或遭遇金光黨的欺騙,造成巨大損失。
那麼甚麼又是「從少變多、從無積有」呢?譬如,我有習慣把零錢存起來,有一次在一年的時間內,零錢存了2萬多塊,我在股市低迷時買進兩張銀行股;不久,股市反彈,加上配股,如今2萬多已經變成3萬多,你看!零錢也能賺錢!
要知道「賺1塊錢厲害,還是存1塊錢厲害?」答案是「存1塊錢」!怎麼說呢?原因是賺1塊錢可能還要扣除管銷費用成本和課稅等,因此你的1塊錢可能早已剩下7毛錢,但存1塊錢就是實實在在的1塊錢!所以如何讓你的錢賺錢,才是我們研究的課題,這才會促進經濟發展;然而,若一味只是以「刺激經濟」為藉口,讓自己的錢不斷陷入消費陷阱的話,除了只是把你口袋的現金放到別人的口袋之外,並不會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只是會被當個凱子一般嘲笑而已。
反之,若將手上的資產進行妥善分配應用的話,「1塊錢」的效應將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增值力量。就像上述的例子,我有存「1塊錢」的習慣,每年總是有2萬多塊「零錢」在「不經亦」的狀況下攢了下來;若是我以年繳的方式來購買理財型保單,除了保障還能做收紅利,那麼,20年後,我的「1塊錢」恐怕還比買股票來得更「增值」也說不定!
近期,一個新的理財思潮從「延遲享樂」的基礎下迅速成長、蔓延,終成趨勢。「如果我今天一次給你100萬,或是每天給你1塊錢累積金額的倍數,連續給30 天,你要選哪個?」企業家沛辛先生與司機阿瑟的對話,開啟了「延遲享樂、獲得更多」的嚴肅議題,在「先別急著吃棉化糖」這本書裡,「積少成多」的定義不再只是「1+1=2」的簡單公式,而是「每天給你一塊錢累積金額的倍數,連續給30天,一個月後你將會有五億」的驚人成長,所以,「1塊錢」已經不單單只是帳面上的貨幣價值,更潛藏了酵母般的發酵力量,只看你如何應用而已。
因此,趁著現在腦袋清醒的時候,好好發揮創意與想像力,動動腦筋,來善待你的血汗錢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發表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