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從望高寮下山的時候,一如往常...
一位好心人帶著看來像是流浪狗的狗兒們散步。
好一幅輕鬆的畫面在眼裡揮之不去~
邊這麼想邊騎下去,不久又看到一隻剛出生的小狗在馬路的中間正要穿越著,
相信我,任何人看到都會說牠可愛的!此時一台車也剛好從對向經過,
車子一開始看到牠有稍微減速,狗兒彷彿覺得機不可失就衝過去,
那台車主好像也這麼覺得。嗯~就這麼巧!小狗被輾在車輪下,除了牠的哀嚎
跟車子的煞車聲,剩下的就是一個趕往上班途中的人內心的感痛。
剛萌芽的小生命,不論無心有意都已化成另外一種形式。
還沒過過屬於一隻狗的生命-爭地盤、吠人、製造下一代-
就這樣子走掉,要我是牠我也不會甘心。
但,不甘心又能怎樣?生死有命。該享受的,不要留著!
它絕不會生利息給你。有機會出來就一定要掌握!
不然時間才不會說:「陸小昂~我等你喔~~! ^_<*~」勒...白痴!!
200900209雜談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0:35 下午
為何人要吃下那麼多的秘密!?
是為了不讓當事人難堪!?
了解原來不想說破不是我管你去死!?
不想讓好事者有任意撥弄的空間!?這...或許都是不錯的理由
那...當事人要怎麼知道他原來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走!?
食言而肥這句成語我一直認為也可以用在吃下不少秘密的人身上
(謎之聲:其實在說你自己吧!? XDDDD)
所以我該自行消化嚕!?
人生幹麻一堆問號啊!?
幹!!
是為了不讓當事人難堪!?
了解原來不想說破不是我管你去死!?
不想讓好事者有任意撥弄的空間!?這...或許都是不錯的理由
那...當事人要怎麼知道他原來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走!?
食言而肥這句成語我一直認為也可以用在吃下不少秘密的人身上
(謎之聲:其實在說你自己吧!? XDDDD)
所以我該自行消化嚕!?
人生幹麻一堆問號啊!?
幹!!
國人投資基金 七成五賺錢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5:40 下午
台灣人投資基金,功力愈來愈高桿!
根據台北金融發展基金會、政大統計諮詢中心與《今周刊》的調查顯示,在有投資基金的國人中,過去一年,七十四.八%的人賺錢,而在有賺錢的投資人當中,平均的報酬則是將近十七%。
平均報酬將近十七%
此外,調查也顯示,國人投資基金多數都是為了分散風險與強迫儲蓄,顯示國人在投資基金時,觀念相當健康。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國人所有的投資工具中,基金占整體投資金額的比重平均大約是十六.五%,可見儘管現在報章雜誌充斥著基金投資的新聞,但對國人而言,大部分偏好的理財工具還是股票。
不過有趣的是,儘管國人偏好台股,但在過去三個月、尤其是今年六、七月台股正熱時,也只有八%的國人有贖回原本的海外基金,並 轉進到台股基金市場。
可見國人在投資基金時相當理性,並不會因為本土市場的一時熱門,而大幅更動自己原本的資產配置。
另外,國人在選購基金時,多是以基金的過去績效與未來的成長性作為參考依據;而且國人也懂得選擇穩定性高的基金經理人,並且參考基金的波動表現。
換句話說,基金投資的重點國人都能掌握,也難怪在投資基金的國人中,賠錢的只有不到七%。
世新大學學務長郭敏華表示,這份統計數據顯示的現象相當可喜,這代表國人在投資基金時,功力已經越來越高;不過要強調的是,單筆投資與定期定額的操作邏輯截然不同。
單筆投資就有如買股票,進場點重要,出場點更重要;但定期定額投資卻無須擔心這樣的問題;所以在停利停損的設定與執行上,定期定額的投資人可以停利不停損,但單筆投資基金的投資人,卻要嚴格執行停利停損。
基金配置不到十七%
德盛安聯投信總經理許慶雲指出,儘管國人在基金投資上的觀念非常正確,但透過統計數據也發現,基金在國人的資產配置中,所占的金額比例還不到十七%,可見業者在基金投資的教育與推廣上,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2007/09/06 時報資訊 林志昊
根據台北金融發展基金會、政大統計諮詢中心與《今周刊》的調查顯示,在有投資基金的國人中,過去一年,七十四.八%的人賺錢,而在有賺錢的投資人當中,平均的報酬則是將近十七%。
平均報酬將近十七%
此外,調查也顯示,國人投資基金多數都是為了分散風險與強迫儲蓄,顯示國人在投資基金時,觀念相當健康。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國人所有的投資工具中,基金占整體投資金額的比重平均大約是十六.五%,可見儘管現在報章雜誌充斥著基金投資的新聞,但對國人而言,大部分偏好的理財工具還是股票。
不過有趣的是,儘管國人偏好台股,但在過去三個月、尤其是今年六、七月台股正熱時,也只有八%的國人有贖回原本的海外基金,並 轉進到台股基金市場。
可見國人在投資基金時相當理性,並不會因為本土市場的一時熱門,而大幅更動自己原本的資產配置。
另外,國人在選購基金時,多是以基金的過去績效與未來的成長性作為參考依據;而且國人也懂得選擇穩定性高的基金經理人,並且參考基金的波動表現。
換句話說,基金投資的重點國人都能掌握,也難怪在投資基金的國人中,賠錢的只有不到七%。
世新大學學務長郭敏華表示,這份統計數據顯示的現象相當可喜,這代表國人在投資基金時,功力已經越來越高;不過要強調的是,單筆投資與定期定額的操作邏輯截然不同。
單筆投資就有如買股票,進場點重要,出場點更重要;但定期定額投資卻無須擔心這樣的問題;所以在停利停損的設定與執行上,定期定額的投資人可以停利不停損,但單筆投資基金的投資人,卻要嚴格執行停利停損。
基金配置不到十七%
德盛安聯投信總經理許慶雲指出,儘管國人在基金投資上的觀念非常正確,但透過統計數據也發現,基金在國人的資產配置中,所占的金額比例還不到十七%,可見業者在基金投資的教育與推廣上,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2007/09/06 時報資訊 林志昊
如何把工作做完 做對 做好?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9:40 下午
撰文/陳芳毓
工作愈做愈多?工時愈來愈長?
改善績效、簡化工作的祕訣,在於建立一個能夠自動改善問題的工作流程:PDCA。
透過計畫(Plan)、執行(Do)、檢核(Check)、行動(Action)四步驟,讓你想得周延,執行力與績效將大大提升
計畫多一點,做得少一點
常覺得工作怎麼做也做不完?工作前如果沒有做好事先規畫,最後必須花更多時間進行除錯與改正。所以,多花點時間做好事前計畫,你就能事事做得省時省力又輕鬆!
在辦公室裡,是不是常常覺得工作做不完,一定要加班才能完成?或覺得工作愈做愈多,無法收尾?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究竟在忙什麼?
「時間管理的殺手,就是沒有計畫,」長宏專案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周龍鴻說。
多做計畫,避免天天救火
每天要做的事,可分成4種:急迫又重要、急迫但不重要、重要但不急迫,不重要也不急迫。多數人會先做「急迫又重要」的事,往往「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會因為一直拖著沒有做,有天突然變成「重要且急迫的事」。這時候,你就得趕去救火,要是沒救到,就會出大麻煩。「大部分的人很忙,是因為把應該拿來做計畫的時間拿去做急迫的事,使做『重要但不急迫的事』的時間變成0。這會造成惡性循環:今天要救火是因為昨天重要的事情沒做,今天重要的事又因為去救火不能做,所以明天又會著火,愈燒愈大,」周龍鴻說。
如果一開始就想省下計畫(Plan),執行(Do)的時間或許會一樣,但卻要花很多時間檢核(Check),最後甚至無法行動(Action)。這就是某些企畫案只能用來交差了事,實際執行卻漏洞百出的原因。想要簡化工作,必須做好明智的時間管理,把大部分時間都拿來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審慎評估,避免規畫失焦
「做計畫」並不是寫出厚厚的一本報告,而是一個「事先規畫」的概念。周龍宏說,很多人一開始就直接寫計畫(他稱之為「小P」),卻沒有經過評估(也就是「大 P」),最後結果一定會失焦。比如說,老闆要你寫一份企畫案,你沒有問清楚老闆的目的,也沒請教專家或資深同事的意見(跳過了大P),回去就開始埋頭找資料(直接進入小P)。最後寫出一本不符老闆和客戶需要的企畫,只好來來回回修改,反而浪費更多時間。
周龍鴻是這套「P理論」的忠實信徒。從約定採訪時間到採訪當天,約有兩周。期間,他與記者通過2次電話、2次MSN與數封e-mail,擬出4個版本的訪談內容。「我把你當成我的客戶,我要提供對《經理人月刊》讀者有用的內容,加上採訪時間已很接近截稿日,如此也可以讓你容易寫出稿子,」他對記者說。萬一,你一直都忙著處理「急迫又重要的事」,沒時間做計畫,可以採取的策略就是「速戰速決」,省下一點時間思考。
「你有沒有想過,萬一你又掉了一次錢包,該怎麼辦?」周龍鴻從口袋裡掏出皮夾,抽出一張折得四四方方的A4紙張,上面是他的駕照、身分證等重要文件的影印。掉過一次皮夾後,他學會把所有證件正本留在家裡,只帶一張有照片的健保卡做為證明之用。「『掉皮夾』就像一個專案,結案後要把特別的學習經驗歸檔,這就是計畫的功用!」
一般人之所以缺乏執行力,是因為沒有高效率。周龍鴻建議用「大塊時間法則」,把每天要做的事分成「容易的事」與「重要的事」,每天至少要有連續120分鐘能專心做事,完全不受打擾。
先用前30分鐘完成「容易的事」(就是「急迫但不重要」或「不重要也不急迫」),像是回e-mail。時間一到,不管有沒有做完,就切到規畫專案之類「重要的事」上,如果做得起勁,超過90分鐘也無所謂。
每天下班前再「Check」,要是今天的「Do」有沒有做好,再調整明天的「Action」。只要能貫徹用PDCA拆解每一件事,就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成工作與生活的終極目標。
如何用PDCA做人生與工作的時間管理?
PDCA不只可用來做平日的工作排程,小到每天哪幾個小時該做那件事,大到個人一生的目標規畫,都可以套用在PDCA的架構下,幫你做出最理想的分配,善用人生的每分每秒!
Step1:
先擬定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以此做為制定計畫的準則,讓每一個年度計畫都能符合自己預期的最終人生目標。
Step2:
在確認人生目標後,將關於「工作」與「人生」所有的「年度計畫」列出來,並依照「重要性」「急迫性」及「成功機會」來給分數,最佳的給5分,最差的給 1 分。將3個分數相乘,分數最高者,為最優先執行的計畫。
Step3:
在確定該先執行哪些計畫後,再將每個計畫都用PDCA來加以拆解,規畫出應做事項與工作內容。
Step4:
在確定應做事項後,執行時,依照每周的進度或每天的體力分佈狀況,決定做事的時間。
Step5:
最後,每件事都用「大塊時間法則」來執行。如此,就能確實掌握每件事的重要性,將時間做出最有效率的安排。
工作愈做愈多?工時愈來愈長?
改善績效、簡化工作的祕訣,在於建立一個能夠自動改善問題的工作流程:PDCA。
透過計畫(Plan)、執行(Do)、檢核(Check)、行動(Action)四步驟,讓你想得周延,執行力與績效將大大提升
計畫多一點,做得少一點
常覺得工作怎麼做也做不完?工作前如果沒有做好事先規畫,最後必須花更多時間進行除錯與改正。所以,多花點時間做好事前計畫,你就能事事做得省時省力又輕鬆!
在辦公室裡,是不是常常覺得工作做不完,一定要加班才能完成?或覺得工作愈做愈多,無法收尾?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究竟在忙什麼?
「時間管理的殺手,就是沒有計畫,」長宏專案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周龍鴻說。
多做計畫,避免天天救火
每天要做的事,可分成4種:急迫又重要、急迫但不重要、重要但不急迫,不重要也不急迫。多數人會先做「急迫又重要」的事,往往「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會因為一直拖著沒有做,有天突然變成「重要且急迫的事」。這時候,你就得趕去救火,要是沒救到,就會出大麻煩。「大部分的人很忙,是因為把應該拿來做計畫的時間拿去做急迫的事,使做『重要但不急迫的事』的時間變成0。這會造成惡性循環:今天要救火是因為昨天重要的事情沒做,今天重要的事又因為去救火不能做,所以明天又會著火,愈燒愈大,」周龍鴻說。
如果一開始就想省下計畫(Plan),執行(Do)的時間或許會一樣,但卻要花很多時間檢核(Check),最後甚至無法行動(Action)。這就是某些企畫案只能用來交差了事,實際執行卻漏洞百出的原因。想要簡化工作,必須做好明智的時間管理,把大部分時間都拿來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審慎評估,避免規畫失焦
「做計畫」並不是寫出厚厚的一本報告,而是一個「事先規畫」的概念。周龍宏說,很多人一開始就直接寫計畫(他稱之為「小P」),卻沒有經過評估(也就是「大 P」),最後結果一定會失焦。比如說,老闆要你寫一份企畫案,你沒有問清楚老闆的目的,也沒請教專家或資深同事的意見(跳過了大P),回去就開始埋頭找資料(直接進入小P)。最後寫出一本不符老闆和客戶需要的企畫,只好來來回回修改,反而浪費更多時間。
周龍鴻是這套「P理論」的忠實信徒。從約定採訪時間到採訪當天,約有兩周。期間,他與記者通過2次電話、2次MSN與數封e-mail,擬出4個版本的訪談內容。「我把你當成我的客戶,我要提供對《經理人月刊》讀者有用的內容,加上採訪時間已很接近截稿日,如此也可以讓你容易寫出稿子,」他對記者說。萬一,你一直都忙著處理「急迫又重要的事」,沒時間做計畫,可以採取的策略就是「速戰速決」,省下一點時間思考。
「你有沒有想過,萬一你又掉了一次錢包,該怎麼辦?」周龍鴻從口袋裡掏出皮夾,抽出一張折得四四方方的A4紙張,上面是他的駕照、身分證等重要文件的影印。掉過一次皮夾後,他學會把所有證件正本留在家裡,只帶一張有照片的健保卡做為證明之用。「『掉皮夾』就像一個專案,結案後要把特別的學習經驗歸檔,這就是計畫的功用!」
一般人之所以缺乏執行力,是因為沒有高效率。周龍鴻建議用「大塊時間法則」,把每天要做的事分成「容易的事」與「重要的事」,每天至少要有連續120分鐘能專心做事,完全不受打擾。
先用前30分鐘完成「容易的事」(就是「急迫但不重要」或「不重要也不急迫」),像是回e-mail。時間一到,不管有沒有做完,就切到規畫專案之類「重要的事」上,如果做得起勁,超過90分鐘也無所謂。
每天下班前再「Check」,要是今天的「Do」有沒有做好,再調整明天的「Action」。只要能貫徹用PDCA拆解每一件事,就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成工作與生活的終極目標。
如何用PDCA做人生與工作的時間管理?
PDCA不只可用來做平日的工作排程,小到每天哪幾個小時該做那件事,大到個人一生的目標規畫,都可以套用在PDCA的架構下,幫你做出最理想的分配,善用人生的每分每秒!
Step1:
先擬定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以此做為制定計畫的準則,讓每一個年度計畫都能符合自己預期的最終人生目標。
Step2:
在確認人生目標後,將關於「工作」與「人生」所有的「年度計畫」列出來,並依照「重要性」「急迫性」及「成功機會」來給分數,最佳的給5分,最差的給 1 分。將3個分數相乘,分數最高者,為最優先執行的計畫。
Step3:
在確定該先執行哪些計畫後,再將每個計畫都用PDCA來加以拆解,規畫出應做事項與工作內容。
Step4:
在確定應做事項後,執行時,依照每周的進度或每天的體力分佈狀況,決定做事的時間。
Step5:
最後,每件事都用「大塊時間法則」來執行。如此,就能確實掌握每件事的重要性,將時間做出最有效率的安排。
水槽下的生活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1:16 下午
狹小的深淵裡,伸手不見五指。
無奈,連話也不想說了,除了大人的污穢什麼都看不到。
想吃飯,卻得忍受飼主的嘲弄對待,以之取樂。
如此生不如死的日復一日,只能任由他們玩弄傷害。
遍體鱗傷又如何?不自由的生活也只能這樣過了……
不然就是選擇翻到水面上什麼也不做,如此消極的抵抗著。
純粹是什麼,不過是被牽引到黑暗深淵之前的狀態罷了……
當適應了,也消失了,這就是人生。
譯:
無奈,連話也不想說了,除了大人的污穢什麼都看不到。
想吃飯,卻得忍受飼主的嘲弄對待,以之取樂。
如此生不如死的日復一日,只能任由他們玩弄傷害。
遍體鱗傷又如何?不自由的生活也只能這樣過了……
不然就是選擇翻到水面上什麼也不做,如此消極的抵抗著。
純粹是什麼,不過是被牽引到黑暗深淵之前的狀態罷了……
當適應了,也消失了,這就是人生。
水槽
詞/達瑯 曲/ミヤ
僕ら濁った水の中 暗い暗い檻の中
ろくに言葉もしゃべれなくなった
あきめくらの魚です
狂った友達水面で 餌が欲しいのか媚を売る
飼い主はそれ肴にして 会話を弾ませている
僕は空腹と悔しさで 真っ白な涙流しながら
殺してやりたい感情で 真っ黒なヘドロをなめる
ああ・・・ このまま何もせず浮くのを待ってみようか
純粋を玩具のように弄ばれ利用され傷をつけられて
ボロボロになった僕たちはあなたたちを
深く 心から 愛し 慕っています
決まりきった馴れ合いは楽しいですか
介護のようなぬくもりは温かいのですか
そこに本当のやすらぎはあるんですか
とても広いようでとても狭い円の中の居心地は良いのですか
教えてください・・・答えてください・・・
くすんだガラスの向こう側の真っ白な子供達に
「そっちへ行ってはいけない」と言おうとしたけれど
どうしても声が出せなくて 僕の目の前で純粋は
大人達に手を引かれ真っ黒な闇へと消えてしまった
純粋を玩具のように弄ばれ利用され傷をつけられて
ボロボロになった僕たちはあなたたちを
裏表がなく嘘が大嫌いで 偏見で人を判断せず
とてもステキで尊敬できる人ばかりのあなたたちを
深く 心から 愛し 慕っています
目をえぐりとられ手足奪われても
愛しています
明るく飾られた水槽に投げこまれ
真っ暗な絶望に置き去りにされ泣いていた純粋の
目が慣れ始め周りが見えるようになる頃には既に 白は消えてました
僕は消えてました
詞/達瑯 曲/ミヤ
僕ら濁った水の中 暗い暗い檻の中
ろくに言葉もしゃべれなくなった
あきめくらの魚です
狂った友達水面で 餌が欲しいのか媚を売る
飼い主はそれ肴にして 会話を弾ませている
僕は空腹と悔しさで 真っ白な涙流しながら
殺してやりたい感情で 真っ黒なヘドロをなめる
ああ・・・ このまま何もせず浮くのを待ってみようか
純粋を玩具のように弄ばれ利用され傷をつけられて
ボロボロになった僕たちはあなたたちを
深く 心から 愛し 慕っています
決まりきった馴れ合いは楽しいですか
介護のようなぬくもりは温かいのですか
そこに本当のやすらぎはあるんですか
とても広いようでとても狭い円の中の居心地は良いのですか
教えてください・・・答えてください・・・
くすんだガラスの向こう側の真っ白な子供達に
「そっちへ行ってはいけない」と言おうとしたけれど
どうしても声が出せなくて 僕の目の前で純粋は
大人達に手を引かれ真っ黒な闇へと消えてしまった
純粋を玩具のように弄ばれ利用され傷をつけられて
ボロボロになった僕たちはあなたたちを
裏表がなく嘘が大嫌いで 偏見で人を判断せず
とてもステキで尊敬できる人ばかりのあなたたちを
深く 心から 愛し 慕っています
目をえぐりとられ手足奪われても
愛しています
明るく飾られた水槽に投げこまれ
真っ暗な絶望に置き去りにされ泣いていた純粋の
目が慣れ始め周りが見えるようになる頃には既に 白は消えてました
僕は消えてました
譯:
我們生存在污濁的水中 很黑很黑的牢房之中
連句話也說不清
彷彿變成了失明的魚
發狂的朋友們浮上水面 要食物的諂媚此起彼落
飼主把那當作餘興節目 你一句我一句越聊越起勁
我懷著空腹與悔恨 留下純白的淚
抱著誅殺一切的心情 舔了舔黑色污泥
啊啊・・・ 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什麼也不做浮上水面啊
把單純當作玩具一般地玩弄利用施加傷害
遍體鱗傷的我們對你們
深深地 打從心裡 愛 並仰慕著
理所當然的欺騙 高興嗎
像看護一般的溫暖 溫暖嗎
在那兒真的無憂無慮嗎
看起來很寬的狹小圓周裡面住的感覺好嗎
教我啊・・・回答我啊・・・
玻璃的對面冒著煙 想向純白無暇的孩子們
喊著「那邊不能去啊」
卻怎樣也出不了聲 我面前的單純
早已被大人們的手所牽引 向黑暗消失無蹤
把單純當作玩具一般地玩弄利用施加傷害
遍體鱗傷的我們 為你們表裡不一的謊言作嘔
因為偏見而無法判斷人
真是太棒了 你們人類啊都是一群值得尊敬的
深深地 打從心裡 愛 並仰慕著
就算眼珠被挖手腳被奪
還是愛著你們
被丟往裝飾明亮的水槽裡
被撇在黑暗的絕望中哭泣的單純的
在眼睛習慣周遭的時候 純白也跟著消失了
我也跟著消失無蹤
連句話也說不清
彷彿變成了失明的魚
發狂的朋友們浮上水面 要食物的諂媚此起彼落
飼主把那當作餘興節目 你一句我一句越聊越起勁
我懷著空腹與悔恨 留下純白的淚
抱著誅殺一切的心情 舔了舔黑色污泥
啊啊・・・ 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什麼也不做浮上水面啊
把單純當作玩具一般地玩弄利用施加傷害
遍體鱗傷的我們對你們
深深地 打從心裡 愛 並仰慕著
理所當然的欺騙 高興嗎
像看護一般的溫暖 溫暖嗎
在那兒真的無憂無慮嗎
看起來很寬的狹小圓周裡面住的感覺好嗎
教我啊・・・回答我啊・・・
玻璃的對面冒著煙 想向純白無暇的孩子們
喊著「那邊不能去啊」
卻怎樣也出不了聲 我面前的單純
早已被大人們的手所牽引 向黑暗消失無蹤
把單純當作玩具一般地玩弄利用施加傷害
遍體鱗傷的我們 為你們表裡不一的謊言作嘔
因為偏見而無法判斷人
真是太棒了 你們人類啊都是一群值得尊敬的
深深地 打從心裡 愛 並仰慕著
就算眼珠被挖手腳被奪
還是愛著你們
被丟往裝飾明亮的水槽裡
被撇在黑暗的絕望中哭泣的單純的
在眼睛習慣周遭的時候 純白也跟著消失了
我也跟著消失無蹤
好文分享-從前有一個笨小孩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0:11 下午
從前從前有一個笨小孩,他和爸爸、媽媽、兩個善良的姊姊住在台中新社的山上,爸爸是收入微薄的公務員,家庭主婦的媽媽擁有兩門拿手功夫:煮菜和裁縫,一家五口在山上農場種果樹、養雞養鴨,雖然沒有多餘的錢到城裡吃喝玩樂,卻也自給自足,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笨小孩的爸爸媽媽不管什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只希望孩子能夠有個平安快樂的童年,所以他和狗狗小黑每天滿山遍野盡情奔跑,無憂無慮,只是臉上永遠掛著兩行黃鼻涕。
笨小孩的鼻子生病了,他每天都要花很大的力氣對付又黃又稠的鼻涕,上課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他必須移駕垃圾桶旁邊「罰站」,不停的用衛生紙擤鼻涕,又忙著把咳出的濃痰吐在衛生紙上,再「順便」把衛生紙餵給垃圾筒吃。擤鼻涕擤到兩眼昏花,心神不寧,所以老師在台上說什麼笨小孩根本聽不進去,有時候忽然一陣清醒,想要努力專心聽講一下,卻發現什麼都聽不懂,因為功 課已經落太遠了,就像別人跑了五圈、十圈他才開始慢慢跑。笨小孩望著窗外鈍鈍地想,天那麼藍,風那麼涼,為什麼大家要跑得那麼拼命那麼快呢?
笨小孩雖然不聰明,但是感情豐富,做事非常執著。有一天小狗小黑不見了,他急得到處找。天黑了,爸爸只好陪著他,從一個村莊找到另一個村莊,一路找一路高聲喊著「小黑」、「小黑」,但是小黑永遠消失了,聽人家說是被吃進了肚子,這時候笨小孩的臉上除了鼻涕,還掛滿了眼淚。
人生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某個階段,就像書本需要翻頁,不知不覺中,笨小孩就要告別童年,升上國中了。一家五口人在山上農場「桃花源」了七年,父母親想到三年後的高中聯考,也考慮到笨小孩以後的人生,覺得該是換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的時候了,都市生活固然負擔沉重,但為了孩子,還是決定舉家遷到台北,並且開始探聽有哪個名醫可以治好笨小孩的鼻涕病。
笨小孩被診斷出患了非常嚴重的鼻竇炎。從此以後,每一個星期天對笨小孩來說都是一場噩夢,那可怕的日子一到,笨小孩的父母就押著他到民權東路一位耳鼻喉名醫張昭明的診所治病。「我不要去!」每一次看病之前,笨小孩都在家裡和爸媽大吵大鬧,和他們ㄏㄨㄟ,一方面他想從拮据的家計中省下一次四、五百元的昂貴醫藥費;另一方面,那個治病過程實在太痛苦了,除了要用鹽水反覆灌洗鼻子,醫生說因為黃綠色鼻涕都積在鼻樑裡面,所以必須在臉上注射麻藥,再用一根粗粗的鋼針刺進去抽出濃痰,笨小孩每次聽見鋼針和骨頭碰撞的喀喇聲就毛骨悚然,全身冰冷,心裡想下次打死我我也不要再來了。
有一個星期天,父母剛好都有事,便由姊姊押著笨小孩去看病,姊姊為了哄弟弟乖乖進診所,還特別先帶他到三商百貨買了一個史奴比的存錢筒,醫生看見大人沒來,先是長嘆了一聲,然後語重心長的對笨小孩說了一席話:「弟弟,你的鼻竇炎的確很嚴重,不太好治,害你不能專心念書,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努力喔!條件不好的人,一定要比別人更加勤快,勤能補拙,你知道嗎?你要好好想一想,為了治你的病,爸爸媽媽多麼辛苦,你如果還不認真讀書,只會讓他們更操心……。」
這是笨小孩第一次學到「勤能補拙」這個成語,不知為什麼,他低下頭,眼睛濕濕的,臉頰熱熱的,從心裡湧出一陣又一陣的羞愧,半句話都說不出來,彷彿做錯了事又當場被逮到,但逮到他的人只是輕輕的教訓他,再摸摸頭說:「要改過噢!」
笨小孩知道自己功課差,也不用功,但父母很少在這方面給他壓力,他們認為學業成績在其次,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格。所以父母只教笨小孩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比方誠實、守信、勇於負責、有禮貌、尊敬長輩,把笨小孩教養成為一個禮義廉恥的好學生,循規蹈矩的好孩子,但笨小孩一直不知道父母其實也擔心他的功課,只是默默放在心裡,怕傷了他。
張醫生恐怕不知道他的一席話改變了一個孩子,但是那個神奇的星期天,「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刻進了笨小孩腦中,回家以後,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跑去問爸爸和姊姊:「現在開始用功來得及嗎?」「來得及,一定來得及!」他們又驚又喜之餘,給了一個過度樂觀的答案,也給了笨小孩最大的鼓舞。
但是時間並沒有站在笨小孩這邊,奇蹟也沒有發生。他已經國三,因為無法適應大都市激烈的課業競爭,一直讀放牛班,以賽跑來說,已經差不多落後了一百圈。他的國文程度不錯,字寫得漂亮,還得過演講比賽第一名,「放牛班的人演講得第一」,這件事曾經轟動了整個校園,但數學、物理、化學對笨小孩來說,簡直就是天書。
笨小孩開始每天讀到半夜兩點,有時早上五點又爬起來繼續念,但還是不通不通,那一年的高中聯考他當然只有名落孫山的份兒。可是努力的馬達已經啟動了,他升上國四,進入一所超級嚴格的魔鬼補習班,三天兩頭挨打,但笨小孩沒有抗議,他咬牙用功,覺得這是他必須承擔的命運,以及應得的懲罰,他要把過去三年落後的一百圈,一圈一圈的補回來。「因為我的條件比別人差」笨小孩一直告訴自己「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
一年後笨小孩考上成功高中,又過了三年,他進入政大企管系,開始有人誇他聰明、敏銳,體貼又超級細心。但笨小孩認為自己始終是個笨小孩,只不過是「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已經牢牢的和他綁在一起,像他的影子。往後的人生,他就是靠著「比別人認真」策馬職場,從IBM、HP、東元、飛碟、微軟到自己開公司,再成為作家。
他的職場表現獲得無數的讚美,他的作品鼓勵了無數失意徬徨的人,站上台演講時,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打瞌睡。曾經破碎的信心,一針一針的縫補回來了。
有人說笨小孩「成功」了,但「成功」並不是笨小孩所追求的。「成功」兩個字對他來說,只是一個不斷自我改進的過程。人不可能十項全能,工作上永遠有新的事物需要學習,哪怕是踏上了頂峰,稍微不努力就可能摔跤,跌落谷底。
國四以後,笨小孩從一個極端盪了到另一個極端,他變成了一個害怕失敗的人,持續不斷的努力,只是因為害怕失敗。他永遠不想失敗,所以努力也沒有盡頭。
這個笨小孩就是我,吳若權。
文/吳若權
笨小孩的鼻子生病了,他每天都要花很大的力氣對付又黃又稠的鼻涕,上課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他必須移駕垃圾桶旁邊「罰站」,不停的用衛生紙擤鼻涕,又忙著把咳出的濃痰吐在衛生紙上,再「順便」把衛生紙餵給垃圾筒吃。擤鼻涕擤到兩眼昏花,心神不寧,所以老師在台上說什麼笨小孩根本聽不進去,有時候忽然一陣清醒,想要努力專心聽講一下,卻發現什麼都聽不懂,因為功 課已經落太遠了,就像別人跑了五圈、十圈他才開始慢慢跑。笨小孩望著窗外鈍鈍地想,天那麼藍,風那麼涼,為什麼大家要跑得那麼拼命那麼快呢?
笨小孩雖然不聰明,但是感情豐富,做事非常執著。有一天小狗小黑不見了,他急得到處找。天黑了,爸爸只好陪著他,從一個村莊找到另一個村莊,一路找一路高聲喊著「小黑」、「小黑」,但是小黑永遠消失了,聽人家說是被吃進了肚子,這時候笨小孩的臉上除了鼻涕,還掛滿了眼淚。
人生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某個階段,就像書本需要翻頁,不知不覺中,笨小孩就要告別童年,升上國中了。一家五口人在山上農場「桃花源」了七年,父母親想到三年後的高中聯考,也考慮到笨小孩以後的人生,覺得該是換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的時候了,都市生活固然負擔沉重,但為了孩子,還是決定舉家遷到台北,並且開始探聽有哪個名醫可以治好笨小孩的鼻涕病。
笨小孩被診斷出患了非常嚴重的鼻竇炎。從此以後,每一個星期天對笨小孩來說都是一場噩夢,那可怕的日子一到,笨小孩的父母就押著他到民權東路一位耳鼻喉名醫張昭明的診所治病。「我不要去!」每一次看病之前,笨小孩都在家裡和爸媽大吵大鬧,和他們ㄏㄨㄟ,一方面他想從拮据的家計中省下一次四、五百元的昂貴醫藥費;另一方面,那個治病過程實在太痛苦了,除了要用鹽水反覆灌洗鼻子,醫生說因為黃綠色鼻涕都積在鼻樑裡面,所以必須在臉上注射麻藥,再用一根粗粗的鋼針刺進去抽出濃痰,笨小孩每次聽見鋼針和骨頭碰撞的喀喇聲就毛骨悚然,全身冰冷,心裡想下次打死我我也不要再來了。
有一個星期天,父母剛好都有事,便由姊姊押著笨小孩去看病,姊姊為了哄弟弟乖乖進診所,還特別先帶他到三商百貨買了一個史奴比的存錢筒,醫生看見大人沒來,先是長嘆了一聲,然後語重心長的對笨小孩說了一席話:「弟弟,你的鼻竇炎的確很嚴重,不太好治,害你不能專心念書,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努力喔!條件不好的人,一定要比別人更加勤快,勤能補拙,你知道嗎?你要好好想一想,為了治你的病,爸爸媽媽多麼辛苦,你如果還不認真讀書,只會讓他們更操心……。」
這是笨小孩第一次學到「勤能補拙」這個成語,不知為什麼,他低下頭,眼睛濕濕的,臉頰熱熱的,從心裡湧出一陣又一陣的羞愧,半句話都說不出來,彷彿做錯了事又當場被逮到,但逮到他的人只是輕輕的教訓他,再摸摸頭說:「要改過噢!」
笨小孩知道自己功課差,也不用功,但父母很少在這方面給他壓力,他們認為學業成績在其次,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格。所以父母只教笨小孩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比方誠實、守信、勇於負責、有禮貌、尊敬長輩,把笨小孩教養成為一個禮義廉恥的好學生,循規蹈矩的好孩子,但笨小孩一直不知道父母其實也擔心他的功課,只是默默放在心裡,怕傷了他。
張醫生恐怕不知道他的一席話改變了一個孩子,但是那個神奇的星期天,「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刻進了笨小孩腦中,回家以後,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跑去問爸爸和姊姊:「現在開始用功來得及嗎?」「來得及,一定來得及!」他們又驚又喜之餘,給了一個過度樂觀的答案,也給了笨小孩最大的鼓舞。
但是時間並沒有站在笨小孩這邊,奇蹟也沒有發生。他已經國三,因為無法適應大都市激烈的課業競爭,一直讀放牛班,以賽跑來說,已經差不多落後了一百圈。他的國文程度不錯,字寫得漂亮,還得過演講比賽第一名,「放牛班的人演講得第一」,這件事曾經轟動了整個校園,但數學、物理、化學對笨小孩來說,簡直就是天書。
笨小孩開始每天讀到半夜兩點,有時早上五點又爬起來繼續念,但還是不通不通,那一年的高中聯考他當然只有名落孫山的份兒。可是努力的馬達已經啟動了,他升上國四,進入一所超級嚴格的魔鬼補習班,三天兩頭挨打,但笨小孩沒有抗議,他咬牙用功,覺得這是他必須承擔的命運,以及應得的懲罰,他要把過去三年落後的一百圈,一圈一圈的補回來。「因為我的條件比別人差」笨小孩一直告訴自己「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
一年後笨小孩考上成功高中,又過了三年,他進入政大企管系,開始有人誇他聰明、敏銳,體貼又超級細心。但笨小孩認為自己始終是個笨小孩,只不過是「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已經牢牢的和他綁在一起,像他的影子。往後的人生,他就是靠著「比別人認真」策馬職場,從IBM、HP、東元、飛碟、微軟到自己開公司,再成為作家。
他的職場表現獲得無數的讚美,他的作品鼓勵了無數失意徬徨的人,站上台演講時,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打瞌睡。曾經破碎的信心,一針一針的縫補回來了。
有人說笨小孩「成功」了,但「成功」並不是笨小孩所追求的。「成功」兩個字對他來說,只是一個不斷自我改進的過程。人不可能十項全能,工作上永遠有新的事物需要學習,哪怕是踏上了頂峰,稍微不努力就可能摔跤,跌落谷底。
國四以後,笨小孩從一個極端盪了到另一個極端,他變成了一個害怕失敗的人,持續不斷的努力,只是因為害怕失敗。他永遠不想失敗,所以努力也沒有盡頭。
這個笨小孩就是我,吳若權。
文/吳若權
平均報酬率 算法藏玄機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4:32 上午
該買哪支基金比較好?
基金業者常會提供年平均報酬率作為基金過去績效表現的重要參考數據,
但可知道基金平均報酬率中卻大有學問,存有讓投資人陷入錯誤認知的迷思。
在基金商品文宣中,常常看到年平均報酬率是如何如何;
不過,投信業者提醒投資人,這個平均報酬率到底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可得仔細分辨清楚,它究竟是「算術平均」抑或「幾何平均」,否則可能會產生錯覺。
舉例來說,假設二檔基金的每年淨值及報酬率,分別為A基金年淨值:
100、115、132、152、175、201,累積報酬率為101%,
每年報酬率分別是15%、15%、15%、15%、15%,年平均報酬率就是15%。
至於B基金年淨值為:100、130、98、137、123、172,
累積報酬率為72%,每年報酬率分別是30%、-25%、40%、-10%、40%,年平均報酬率也是15%。
為什麼A、B二檔基金平均年報酬率同樣都是15%,
但累積報酬率卻是101%及72%,相差會那麼多?
台壽保投信基金經理人葉金江指出,
其中原因就在於15%的平均報酬率,是以「算術平均」方式計算出來的。
但是若以累積報酬所計算出來的「年率化報酬率」,
即「幾何平均」來看,結果就會差異很大。
像A基金投資100萬元,五年後淨值增為201萬元,
其累積報酬率101%,年率化報酬率15%,就是每一年以15%複利成長,
經過五年增加為原始淨值的2.01倍;
B基金投資100萬元,五年後淨值變為172萬元,
其累積報酬率72%,年率化報酬率則僅約11.5%。
兩者之間差異就在於是採取「算術平均」及「幾何平均」的計算方式不同而已。
葉金江表示,在計算「年平均報酬率」時,即使算術平均數相同,
但幾何平均數應該會不同,因此應用在金融投資理財上,
應採用以「幾何平均」方式算出來的「年率化報酬率」作為投資參考依據,
代表「每一年以相同的報酬率」計算的複利結果,比較合理。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 2007.02.26
基金業者常會提供年平均報酬率作為基金過去績效表現的重要參考數據,
但可知道基金平均報酬率中卻大有學問,存有讓投資人陷入錯誤認知的迷思。
在基金商品文宣中,常常看到年平均報酬率是如何如何;
不過,投信業者提醒投資人,這個平均報酬率到底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可得仔細分辨清楚,它究竟是「算術平均」抑或「幾何平均」,否則可能會產生錯覺。
舉例來說,假設二檔基金的每年淨值及報酬率,分別為A基金年淨值:
100、115、132、152、175、201,累積報酬率為101%,
每年報酬率分別是15%、15%、15%、15%、15%,年平均報酬率就是15%。
至於B基金年淨值為:100、130、98、137、123、172,
累積報酬率為72%,每年報酬率分別是30%、-25%、40%、-10%、40%,年平均報酬率也是15%。
為什麼A、B二檔基金平均年報酬率同樣都是15%,
但累積報酬率卻是101%及72%,相差會那麼多?
台壽保投信基金經理人葉金江指出,
其中原因就在於15%的平均報酬率,是以「算術平均」方式計算出來的。
但是若以累積報酬所計算出來的「年率化報酬率」,
即「幾何平均」來看,結果就會差異很大。
像A基金投資100萬元,五年後淨值增為201萬元,
其累積報酬率101%,年率化報酬率15%,就是每一年以15%複利成長,
經過五年增加為原始淨值的2.01倍;
B基金投資100萬元,五年後淨值變為172萬元,
其累積報酬率72%,年率化報酬率則僅約11.5%。
兩者之間差異就在於是採取「算術平均」及「幾何平均」的計算方式不同而已。
葉金江表示,在計算「年平均報酬率」時,即使算術平均數相同,
但幾何平均數應該會不同,因此應用在金融投資理財上,
應採用以「幾何平均」方式算出來的「年率化報酬率」作為投資參考依據,
代表「每一年以相同的報酬率」計算的複利結果,比較合理。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 2007.02.26
車禍,衰毛
張貼者 陸小昂 於 1:28 上午
今天騎車要去載朋友的時候已經快到目的了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吃晚餐的關係肚子餓
就在聞到對角雞排的味道之後
回神過來已經看到一台CRV就在我眼前
就在這個摩門特我又聞到的一種味道,是車禍的味道......
當時對方在停紅綠燈,而我要閃車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那個時候心裡只有"靠,系啊!",短短幾字道盡一切。
對方的車左後方方向燈毀掉加上版金一些凹陷
而我的勁車的前頭應該是毀掉了.....(是的就是關於我那台勁)
因為事發突然我也沒有注意我的車怎樣了
對方就用我的機子叫警察來處理
人嘛,倒是沒什麼大礙,就膝蓋擦傷嘴角擦到而已
如果戴的安全帽是瓜皮的話,我看右半臉可能會毀掉。
去童綜合看一下狀況之後沒啥大礙,於是朋友又載我去爬蟲類晃一下
還被朋友虧我怎麼不去光田?我沙鹿又不熟啊......
本來要載朋友去爬蟲類喝酒看表演的,最後只有跟外國人哈啦打屁
算了,人沒事比什麼都重要。理賠的部份就再說吧......
看對方提什麼條件再處理吧,畢竟責任歸屬在我。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吃晚餐的關係肚子餓
就在聞到對角雞排的味道之後
回神過來已經看到一台CRV就在我眼前
就在這個摩門特我又聞到的一種味道,是車禍的味道......
當時對方在停紅綠燈,而我要閃車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那個時候心裡只有"靠,系啊!",短短幾字道盡一切。
對方的車左後方方向燈毀掉加上版金一些凹陷
而我的勁車的前頭應該是毀掉了.....(是的就是關於我那台勁)
因為事發突然我也沒有注意我的車怎樣了
對方就用我的機子叫警察來處理
人嘛,倒是沒什麼大礙,就膝蓋擦傷嘴角擦到而已
如果戴的安全帽是瓜皮的話,我看右半臉可能會毀掉。
去童綜合看一下狀況之後沒啥大礙,於是朋友又載我去爬蟲類晃一下
還被朋友虧我怎麼不去光田?我沙鹿又不熟啊......
本來要載朋友去爬蟲類喝酒看表演的,最後只有跟外國人哈啦打屁
算了,人沒事比什麼都重要。理賠的部份就再說吧......
看對方提什麼條件再處理吧,畢竟責任歸屬在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