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鋒:打球像做人,都要真誠

儘管假日的高雄澄清湖棒球場陽光燦爛,黝黑的陳金鋒給人的第一印象,卻顯得相當「冷」。無論受訪或攝影,都一貫微仰著頭,以孤傲的眼神凝視遠方。問完問題,沉默幾秒,才慢慢吐出簡要的幾句話。「簡單」、「生存」是他在短短30分鐘訪談中最常出現的字眼,前者是他生活的態度,後者則是他在美國職棒的體悟。不過,談話進行到一半,在依然嚴肅的表情下,卻開始迸出一些冷笑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這位明星球員「慢熱」的傳言不假。在訪談結束後,一改最初冰冷的表情,「鋒哥」令人意外的回頭揮手道別,並給了我們一個誠意十足的微笑,然後像顆沉默的棒球,又快速地消失在幽深的走廊。

文-祝康偉 特約攝影-曾千倚
2007年3月 Cheers雜誌

我從小就開始打球,不曾離開球場去打過工,或做別的事。所以,在球場的每個階段,對我而言都很重要。

7年前,為何我會選擇去美國打球,寧願當台灣球員的先鋒,而不是追隨其他前輩去日本?原因很單純,就是因當初美國的球團來找我,日本方面並沒有人跟我接觸。

在打美國職棒的階段,我學到最多的是「競爭」的意義。

這段期間,影響我最深的不是來自哪個教練或球員,而是這種競爭的氣氛,讓我不斷提醒自己必須要努力,因為美國的球場十分嚴苛,若你沒有真正本事,自然而然你就會離開那個地方。

30歲返鄉的心路歷程

很多人會好奇我在30歲時,決定離開美國回到台灣,當時有何盤算?會不會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我想應該沒有什麼壓力,因為回來台灣,我還是在球場上,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加上30歲這件事,對我來講,只是時間的一個過程。

我認為,每個階段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不會特別為30歲這個年齡感到壓力,我比較在意的是,自己隨著年齡增長,是否一直都有努力,畢竟,活著最大的意義,就是要學著面對不同階段的自己。

揮球的雙肩扛的是責任

棒球是個既「複雜」又「簡單」的運動。

所謂「複雜」,指的是在過程中,你既要打又要跑,每個環節都要技巧;「簡單」的部份則是,要能打得好,你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就是你到底對棒球有沒有熱愛。

身為一個球員,最重要的是態度,也就是你要盡你的全力,不管你是不是最優秀,都要把你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

反之,當一個球員沒有付出,還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傷害整個運動界的形象,就是運動生涯最致命的地方。

每個認真的選手我都很欣賞,像是鈴木一朗(日籍美國職棒大聯盟明星球員)不管成績如何、出名與否,他依然全心付出。

畢竟,打球除了好的態度,還有責任的問題,只要站在場上的一天,儘管成績再好,面對下一個球季,都要認真練習與看重。

我的棒球哲學就是「簡單」兩個字,因為比賽拼的是速度,當球迎面而來時,「專注」十分重要,把球接住,把球打出去,一旦把心思弄得複雜,就沒辦法全力面對。

打球像做人,就是真誠

練球與做人道理十分相似,就是真誠,每一秒都得付出最真實的自己,因為你騙不了自己。

當瓶頸出現時,除了發揮自己體型上的優勢,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的練習。一個好的選手,不分假日,要不斷重複的練習,讓自己維持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若出現突破不了的關卡,這就是你的極限,不必懊惱,你就去面對它。因為隨著年紀愈來愈大,總有一個時間你會離開球場,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握自己最好的時光。

我很少想得很久,當我還是一個選手時,我就認真的打球,並維持身體最好的狀態。對於未來的事,球能打到什麼時候,能幾年就幾年,到時候再說吧!

運動員陳金鋒小檔案

1977年10月28日生(天蠍座)。

1999年1月,與美國洛杉磯道奇隊簽約,成為台灣第1位成功打入美國大聯盟的球員,也讓美國球探開始注意台灣的棒球選手。

2005年12月,與道奇隊解約,回國投入中華職棒新人選秀會,被製鞋起家的La new熊隊以千萬年薪網羅,成為中華職棒身價最高的球員。

勞保年金給付 兩年後開辦[中時電子報]

籌畫多時的勞保年金草案,本週將出爐,勞委會將爭取年底前完成審查,二○○九年正式開辦。根據勞委會粗估,開辦前期雇主每月必須為每位勞工多負擔一○五元,但只要勞保基金累存到安全準備標準,當年費率就不會調整,以減輕雇主負擔。

勞委會指出,少子化時代來臨,國際上主要國家都將一次領取的勞保退休金,改為年金制。有鑑於台灣勞保退休金平均金額是九十八萬元,但國民平均餘命(退休後能夠存活的年數)約為廿二年,九十八萬根本不敷所需,勞委會因此修改勞保條例,將原先的勞保退休金一次領取方式,改為「一次領」及「年金制」兩種選擇。

凡年滿六十歲、且年資滿廿年的離職退保被保險人,未來都有權選擇年金制給付,至於年資未滿廿年的退休勞工,則僅能領一次金。

勞保年金對退休勞工有何利多?如果以一位年資卅年、四十五個退休基數,在五十五歲退休,退休時投保薪資為四.三九萬元的勞工為例,一次領取勞保給付可領到一九七萬,如採年金制,每月可領一.三七一萬元,連續領取十四年就可以回本,對退休平均餘命廿二年的台灣勞工而言,理論上,年金制應是比較有利的選擇。

為鼓勵勞工延後退休,勞保年金還設計「增額年金」,只要勞工屆滿退休年齡、每延後一年請領年金,勞委會就多發給當年請領金額的四%以資鼓勵,如果慢五年請領,就可以多得到二○%的獎勵金。

年金制實施後,每「一年年資」的所得替代率是一.二%,工作年資卅年的勞工,薪資替代率就是三六%,同時還會隨物價指數調整,勞委會希望「勞保年金給付」加上「勞退新制給付」,能夠讓勞工在退休後薪資替代率至少能夠高於六六%的水準。

年金制雖延後了退休金請領高峰,但也加重勞保基金的負擔,勞委會預估,目前保費五.五%的費率將不敷所需,至少要調高到一二%才夠。但為避免一次調足會引起雇主強烈反彈,勞委會將採取漸進規劃,開辦前兩年,勞保費率維持現行五.五%不變,未來再以每兩年調高○.五%的速度,逐步調整費率直到一二%為止。

年金制的實施會增加資方多少負擔?以投保薪資三萬元的勞工為例,勞保費率每調高○.五個百分點,保費就會增加一五○元。雇主因分攤其中七成,每月將多負擔一○五元,勞工本身分攤兩成,每月多負擔三○元,政府分攤一成,要多支出十五元。

勞委會官員不諱言,以目前的經濟情況而言,資方勢必對保費調高的幅度有意見,但一二%的目標費率不僅全球最低,也是勞委會底線,再低就可能導致勞保基金面臨破產風險。但勞委會也承諾,只要勞保基金累積額度符合安全存量標準,勞委會當年就不會調整費率,以減輕資方負擔。【薛孟杰/台北報導】

L'Arc~en~Ciel - White Feather

耽美風格寫滿整個故事
同樣都是飛向藍天
Dive to blue是充滿愉悅的
白羽毛的主角希望能飛到她的身邊
她卻像天空一樣,看的到卻摸不著
於是"些許的歪斜,跟那隻鳥一樣與大地接連"..........








White Feathers
word:hyde music:ken

白い羽根が舞いおちる部屋の中で彼は絵を画く
眺めの良い窓は閉ざしたまま 鳥の絵を
部屋のすみには足をつながれた鳥が 必死に羽ばたき
彼はそれを哀しげに見つめては
彼女に想いをはせて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すぐそばに今存るのに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遠のいて行く とどかないもっと高く

……今が昼なのか夜なのかさえ解らない……

幾つもの夜を越えて ふいに彼は重い窓を開けた
太陽と風が部屋に広がり
彼を外へつれ去った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舞い上がる 風の中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閉ざしたまま
羽根は広がらず落ちて行く

It look like white feathers
少しの歪みの後にすべてを知る 叶わぬ事を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すぐそばに存るのに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指先さえ ふれられない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あの鳥のように この地につながれている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ああ 空は何も変わらずそこにいた


譯:
房間的白羽毛舞落繽紛 他在裡面作畫
關上視野良好的窗戶 就這樣畫起了鳥兒
在房間的角落鳥被綁住腳 拼了命揮舞著翅膀
他感傷地凝視這一幕
腦中想的全是她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現在明明就在咫尺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卻又離我遠去 走向到達不了的更高處

……現在連白天還是黑夜都分不清了……

不知過了幾個夜晚 有天他突然把厚重的窗戶打開
太陽與風在房裡擴散開來
帶著他往戶外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飛舞 在風中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就這樣緊閉雙眼
翅膀揮動不了向下墜落

It look like white feathers
在些許的扭曲之後才了解到 無法實現的一切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明明就在咫尺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指間卻感觸不到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就像那隻鳥一樣 與這片大地接連著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ky
啊 天空還是一樣沒變 佇立在那兒

我,誕生的季節

春天的氣息,隨著雷雨道上的柏油味,終於,來了
就在獨自與神交心的那一刻,霅然落下
欲言又止地代言著,歡欣躍動的心情
如絲冬夜,Fare well~
接著迎接我的,是新生,是第一次。

好文分享─五分鐘省時大作戰【2007年1月Cheers雜誌】

只要你懂得方法,絕大多數的工作只需要5分鐘時間,就可輕鬆完成。

摘錄日經《上班族》(Associ^雜誌的「超速效工作術」專題菁華,搭配採訪國內專家,《Cheers》雜誌製作「省時大作戰策略」,告訴你如何在5分鐘內做好一件事,達到效果。

快速掌握重要訊息

不管是讀書或讀報,不要傻呼呼的從頭讀到完,原則是先選擇對你有用的資訊開始讀起。

建議讀報步驟為

1.把報紙攤開,從版面標題,挑選你想看、需要看的資訊。
2.好報導會將重點擺在頭尾兩段,先看這兩段,能快速理解重點。
3.根據第1、2項原則,挑出對你有用的資訊,再仔細閱讀,較無用的資訊可以閱讀標題方式帶過。

建議讀書(小說除外)步驟為

1.看書皮,通常上面有專業人士對此書的重點提示,從這些重點開始閱讀,能快速掌握書旨。
2.看目錄,先勾選你最感興趣的章節閱讀,其他內容再慢慢看。

閱讀主要目的是幫助思考,一旦你已學習到有用的資訊,就達成閱讀效益,不必太拘泥於看了多少篇幅、閱讀了多少時間。

重要郵件當下處理

面對如雪片般飛來的電子郵件,一般人最常動作是,把信箱全瀏覽一遍,對資訊有印象後,先關掉信箱,心裡盤算:「這件事很重要,我等有時間再來回信。」

但不立即處理,下次再開信箱,必然要重新搜尋、閱讀、思考,再回信,看似快速,其實前3個動作,第1次開信箱就做過了,等於多花時間。

最好解決辦法是,Right Now,現在就去做,「不做拖延,直接完成工作,往往是最節省時間的方法,」裕隆集團旗下前瞻管理學院講師鄭國威說。

不過,他也提醒,人一天只有24小時,做事要有取捨,要從重要事做起,重要性可分別從主管和個人角度思考。首先釐清主管最重視什麼,再衡量你現在不做哪件事,往後將會造成工作困擾。

另一方面,很多人常把時間耗費在救火,也就是處理緊急事件。但是緊急未必重要,重要的不立即處理,又會變成緊急的,反而讓人覺得時間壓力越來越大。

有效歸納文件與名片

切忌把文件統統堆疊在一起,看似很整齊,其實很容易讓人找不到文件,也毫無工作優先順序。

文件歸納有如下幾項重點:

1.文件依處理順序分為重要而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按表操課。
2.每天下班前,把隔天的待辦文件整理好,集中放在一起,隔天上班,就能立刻進入作戰。
3.名片收納也很重要,建議依客戶所處產業分類。此外,存放順序也有一定的方法,祕訣是把最近頻繁使用的名片,集中擺在最顯眼處。

善用零碎時間

別小看零碎時間。若想好好運用零碎時間,建議先把事情分成2大類,一是需要一段完整思考時間才能完成的事,一是不需思考就能做的事,後者就用零碎時間做。零碎時間包括搭捷運或等公車時間、工作與工作之間的空檔等。

做事效率高的萬博宣偉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項薇,工作忙碌,1星期還能幫家人準備3次午餐便當。

她趁搭捷運回家時間,花5分鐘思考以下問題:回家要做哪些料理?步驟?哪些動作可同時進行?哪些動作不能花太多時間?將所有流程想過一遍,她回到家就能輕鬆地在40分鐘內完成烹調。

此外,她也建議,隨身放支筆,隨時隨地記下須完成的事,甚至突然閃過腦海的想法。一方面提醒你,哪些重要待辦事項未做,一方面節省之後絞盡腦汁回想的時間。

還可以利用空檔時間,把每天做哪些事,每件事各花多少時間寫下,就可算清你究竟浪費哪些時間,或者在哪件事情上花了太多時間。

當你發現問題出在哪裡,才能對症下藥,做出改善。
【文/王曉晴】

5分鐘做好會議規劃

《上班族》雜誌採訪開會達人,針對開會效益做出幾點建議:

會議主持人要注意

1.召集會議出席者,別超過10人,否則很難有效率。
2.訂出開會目的,確認每位出席者清楚知道目的。
3.會議進行間保持討論,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能偏離主題。
4.訂好議程,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討論哪一項,何時停止討論,何時要有結論,皆須訂時間表。
5.會議一定要有決議,最後主持人一次宣布決議重點。

會議出席者要注意

1.傾聽,不要中斷別人談話。
2.思考,針對開會目的集中思考。
3.發言,要有重點與建設性。
4.決定,要有根據,不要憑直覺。
5.不要猛記筆記,很容易分神。
6.出席會議絕不遲到。

有禮交換名片,事半功倍

名片交換是社交第一步,攸關能否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有禮交換名片,能讓往後合作更事半功倍。

建議步驟如下:

1.先把自己的名片準備好,然後等對方拿出名片。
2.用兩手接住,不要把對方的名字與職稱蓋住,你才能一眼看見。
3.兩手拿出你的名片,也不要蓋住名字與職稱,讓對方能清楚看到。
4.別急著把對方名片收進去名片夾,先放在最上層,與對方寒暄。
5.若是開會場合,建議回座位後,將對方名片照座位表排放,能快速記憶人與職稱的對應。

5分鐘寒暄,成功第一步

快速引起注意,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合作的第一步。換完名片後,別急著離開現場,先與對方寒暄5分鐘,能提高合作達成率。

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1.首次寒暄時間不宜過長。尤其在公開場合,雙方都想多認識新朋友,一直拖住對方時間,很容易有反效果。

2.隨時注意對方反應,從眼神、回話內容就可略知一二。例如對方眼神已飄向他處,或回話只是答「喔」、點頭,猜測對方已有意結束談話,別白目的自顧自一直講。

3.出席場合前,大略設想你會遇到什麼人?誰是你最想認識的?把握時間引起這些人注意。另外,出門前做5分鐘功課,上網查詢對方的職位,目前執行哪些專案,這是好話題。

4.名字介紹很重要,很多人只記得介紹自己的豐功偉業,個人名字卻含糊其詞帶過,會降低對方對你的記憶度。建議自創有記憶度的名字介紹詞,例如與個性相關、與本身工作相關、與對方產業相關,最後完整重覆名字,能讓對方快速記住你。

有錢人六種習性和你不一樣 你有沒有「賺錢人格」?

【財訊月刊三月號 創刊300期2007/03/02】


君子愛財,《財訊》從創辦至今三○○期以來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在幫助讀者獲得致富資訊,為享受豐富的心靈生活打造堅實的物質基礎。
【文/田習如】

在《財訊》跨三○○期的卅多年間,台灣經濟已創造出許多有錢人,這些有錢人究竟有哪些「本性」,足以化為他們賺錢的本事?又有哪些「習性」,可以讓人抓到賺他們錢的商機?股民又該投資哪些大老闆,才能躋身下一波富豪之列?

有錢人是怎樣的一種人類?撇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那一群稀有動物,對於廣大「脫貧求富」族而言,比較具有參考價值的是靠著投資理財致富的人們,雖然一樣米養百樣人,但會賺錢的人就是有一些共通點,令人不得不同意「人家會賺錢不是沒道理」。

一位投資老手用「一陽指」在鍵盤上迅速變換敲打著股票代碼,就著螢幕上的線圖解釋他如何判斷大戶吃貨的時機、如何順利倒貨獲利出場……得意的神色和入迷的表情,像極了年輕人沉迷於電玩的戰爭或尋寶遊戲。

股票這種「線上遊戲」,有人出於好奇小試身手,輸了就不想玩;有人反應靈活過了幾關,卻覺得接下來的關卡太複雜而中途離場;真正能夠賺到大量「天幣」的,往往是被形容為「御宅族」、願意付出心力時間、對鑽研攻守心法樂在其中的人。

描繪「股市御宅族」的輪廓,可以歸納出幾個性格特點,堪稱某種「賺錢人格」:

一、贏了要更贏 賺了想再賺

投資名著《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作者科斯托蘭尼形容,對有錢人而言,「錢就像海水,愈喝愈渴」。但這裡所謂「賺了還要再賺」的想法,與一般操作上期待「賣在最高點」而遲遲不肯獲利了結的貪婪心態不同,指的是把賺錢當作極大成就感來源、因而想一再從中獲得滿足的人格特質。

一般人渴求賺大錢,多半等著彩券中獎,不相信能夠憑一己之力成就大富;有錢人則把賺錢當成興趣,想賺錢的心成為一種內在動力,驅策自己投入、嘗試、研究能夠賺錢的工具。這種積極度,也使得為有錢人服務的各種專業應運而生,例如理財專員等新興服務業的出現,幫有錢人設計更多方案、提供資訊,讓想賺錢的人如虎添翼,創造更多財富。

二、投資的世界很大 外面的世界很小

訪問十個有錢人,有九個把「專注」列為他們成功賺大錢的首要之務。有錢人觀察外在世界變遷,心想「這對投資趨勢有何影響」;有錢人看到社會新興生活,心想「這會有什麼商機」。據說王永慶活到八十歲還不清楚台北的街道是何模樣,因為他忙得沒空下車逛街;一位投資界巨富每天在家看全球新聞、掌握地球另一端的中東戰爭及能源動態,外出活動範圍卻多只在自家方圓十里內。

還有一位在負債壓力下入市一搏而歷經虧損、體認股市不是靠運氣的大戶,當他開始認真研究股票後,老婆抱怨他「每天生活裡只有股票」,後來他乾脆辭掉工作當專業投資人,直到近年較為得心應手,他仍花費大半時間在研究投資資訊上,從個股玩到指數期貨,愈研究愈有興趣,一年個人成交量以百億元計。

但這位大戶倒不希望自己小孩長大後就立刻投入股市,他說投資雖是一門真實學問,但股市資金來得快、去得急的特性,對年輕人培養穩定心性有不良影響。股市老手的經驗背後,也代表了想起而仿傚者,最好先認清自己的性格和能耐適不適合走上這條路。

三、先看大局,再看小局 不湊熱鬧,保持距離

許多散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偶然的資訊機會下(聽朋友說、第四台說、演講會說…)投入某些個股,每天關注這些個股走勢,不能說是不認真,卻對大盤趨勢不關心、或不研究、或人云亦云,結果在大盤高不可攀時因為貪心而失去賣點、在大盤絕處逢生時因為恐懼而失去買點,總之就是一再錯失賺錢機會。

前述「百億級」大戶的投資哲學,第一步先認定大盤位置,如果評估為「攻擊盤」,即使被他鎖定的個股漲停也會大單敲進,因為這些會是更能上攻的強勢股;第二步才是認定個人有興趣的個股的位置,然後每天觀察其變化是否如己所料,一旦發現格局不對就立刻賣出。

雖然成功投資人都一致地說:「要會看大趨勢」,但如何掌握趨勢的廬山真面目?多數人「只緣身在此山中」,難以抽離找出制高點。「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公司總部位在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與熱鬧的華爾街隔著大半美國領土;在號子營業廳裡聽眾聲喧譁的菜籃族、退休族,投資報酬率(比總額更有參考性)總是不如關在自己家裡或券商貴賓室的熟手。這說明了把距離拉開,才能避免被盲從的羊群推擠而看不到前途的方向。

四、大量閱讀 有自己的看法

有錢人不入羊群,不代表與世隔絕、孤立無援,他們仰賴大量的閱讀,從中獲取有用的資訊,尤其常看會影響大局的主要國家總體經濟前景分析。不論是博覽群籍,或者只關心財經知識,會賺錢的人都是靠自己想法賺錢的人,亦即不偏聽一家之言,「要建立自己對趨勢的看法,雖然不一定每次都看對」,一位「股市御宅族」諄諄教誨。二○○三年台灣房股兩市大跌時期進場的人如今都成大贏家,他們敢逆當時之勢,就是因為看到更遠之勢,樂得大撿便宜貨。

還有位善於「長抱大賺」的投資家,點出在股市賺不到錢的人多半「只會怪市場、怪政情」,但會賺的人投資失利時怪的是自己判斷錯誤,「失敗的後果全是自己承擔,所以各種變數要自己研究判斷,判斷不足而怪別人,沒有用」。

對趨勢的判斷力要靠不斷累積財經知識,美國政府重視培養一般民眾的「財經識字度」(financial literacy),甚至成立「我的錢」網站(MyMoney.gov)提供人民實用的理財教育,而會賺錢的人早就自食其力、孜孜矻矻汲取相關知識,哪還需要政府鼓勵、老師鞭策?!

五、冒險性強 自制力也強

會賺大錢的人就像非洲草原上的花豹,在一旁匍伏、觀察,可以等上大半天仍不採取行動,即使意外出現不被鎖定的動物靠近身邊,也不分心旁鶩;一旦判斷機會來時,對準觀察已久的單一目標全力衝刺,若得手就是一整隻獵物。「會賺錢的都是長期投資」,一位投資家說,忍耐不住、頻繁進出的頂多賺到小錢。善賺小錢的人就像是謹小慎微的草食性動物,一口一口不斷的逐草而食、隨時被風吹草動所影響,當然,吃久了也是會飽。

許多人只看到有錢人敢冒險的一面,但敢冒險的人不一定成功,於是把冒險成功歸於運氣。例如早年股市大戶雷伯龍也是冒險一族,但並未累積成巨富,若只能說是運氣不好,恐怕對於用功一族的成功投資人不盡公平,也誤判了得以致富的原因。

六、會「省」不打緊 重點要會「算」

一位白手起家的有錢人談起朋友慫恿他買台拉風的藍寶堅尼跑車來開開,但他念著:時速二五○公里的車在台灣的路上頂多只能開到一五○公里,還怕撞到人,划不來……。有錢人的省不一定代表節儉度日,而是評估各種花費是否划算。這種善於計算的能力彷彿「內建」在他們腦中,大小開支都自動送進大腦盤算,生活中如此,對於投資自然更是會仔細評估了。

雖然這些人格特質並不「包賺」,或許看來也如老生常談,但就像一位已在股市征戰數年的六年級投資人所說,歷經了各種教訓,如今他發現最有用的投資哲學還是那幾句「金玉良言」。而《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樣一本其實屬於「成功心理學」的勵志書能夠成為年度暢銷書,顯示人們常常忘了金玉良言,時時需要被提醒、刺激一番。